[实用新型]钢筋联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8744.2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穆铭豪;钱艺柏;史文杰;夏伟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研钢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金陵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联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钢筋的联接方式,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的快捷简便的具有高强度的钢筋快速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筋用量不断增加,钢筋直径和布筋密度越来越大,钢筋的联接方式已成为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关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施工速度、经济效益及施工安全性。
钢筋的直螺纹联接技术具有强度高、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但是钢筋直螺纹联接需要专用机械设备,占用施工现场场地以及增加设备运输的工作量,对于施工规模较小、钢筋联接数量较少的工地,或者当工程临近结束、设备退场后需要增设钢筋联接时,采用直螺纹联接方式则不够方便、快捷与经济。
为了适应小工地的钢筋联接或者少量钢筋联接补缺的需要,有必要研制一种方便、快捷、施工现场不需要专用机械加工设备的钢筋联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钢筋联接结构,它解决了上述现有的钢筋直螺纹联接技术不能适应小工地钢筋联接或者少量钢筋联接补缺的需要等问题,以一种新的钢筋联接方式与现有的建筑钢筋联接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钢筋联接结构,它包括内胀套、外胀套和联接套筒;
所述内胀套的内壁设有螺纹或锯齿状凸齿,内胀套的外表面为锥面;所述内胀套的大端轴向设有一条以上剖开槽,内胀套的小端为联体;
所述外胀套设有内锥面,外胀套外表面的一端设有螺纹;
所述联接套筒设有内螺纹;
所述内胀套套装在两被联接钢筋的端部,外胀套套装在内胀套的外面,联接套筒籍其螺纹螺固于外胀套的外面。
所述内胀套的外锥面与外胀套的内锥面相配合定位。
所述外胀套外表面的另一端为倒边。
所述外胀套另一端的倒边为六边形倒边。
所述外胀套另一端的倒边为八边形倒边。
所述内胀套为一个内胀套,内胀套的大端位于中间,内胀套的小端位于两端。
所述内胀套为两个内胀套,每个内胀套设有大端和小端,两个内胀套的大端相对而置。
所述外胀套为两外胀套,两外胀套的螺纹端并列而置。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联接结构是一种新的钢筋联接方式,可以与现有的建筑钢筋联接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其特点是现场施工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按钢筋规格选用标准联接件就可直接进行联接,为施工现场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钢筋联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联接结构与普通钢筋直螺纹联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现场施工不需要专用加工设备,钢筋端部无须制作螺纹,不需要专业施工单位,只要购买联接件就可自行安装。
2、钢筋联接强度达到《钢筋联接技术规程》中规定的A级接头的要求,适用于接头数量少的工地或工程收尾时的补缺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联接结构的联接接头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按图1所示联接接头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
1为被联接钢筋,2为内胀套,3为联接套筒,4为外胀套,5为被联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联接结构由内胀套2、外胀套4和联接套筒3组成。
内胀套2是一个筒状零件,内胀套2的内壁设置螺纹或锯齿状凸齿,内胀套2的外表面为锥面。内胀套2的大端轴向设置一条或数条剖开槽,内胀套2的小端为联体,不开槽。
外胀套4设有内锥面,外胀套4的内锥面与内胀套2的外锥面相配合定位。外胀套4外表面的一端设置螺纹,外胀套4外表面的另一端为倒边,该倒边为六边形倒边或八边形倒边。设置倒边端并作适当处理,便于安装扳手。当然该倒边端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合适的形式。
外胀套4为两外胀套,两外胀套4的螺纹端并列而置。
联接套筒3设有内螺纹。将内胀套2套装在两被联接钢筋1、5的端部,外胀套4套装在内胀套2的外面,联接套筒3籍其螺纹螺固于外胀套4的外面。
本实用新型可将内胀套2设置为一个内胀套,内胀套的大端位于中间,内胀套的小端位于两端。也可将内胀套2设置成两个内胀套,每个内胀套2设有大端和小端,两个内胀套2的大端相对而置。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联接结构的装配使用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研钢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金陵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研钢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金陵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8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柔性铰链机构的角振动测试台
- 下一篇:一种专用的扁铲侧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