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盘式分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8433.6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锋 |
主分类号: | B65H3/08 | 分类号: | B65H3/08;B65H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111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 分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对卫生巾、食品等各种软质塑料袋进行自动分页、计数的全伺服分页机,尤其涉及一种对软质页片产品进行分页的分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分页机种类繁多从工作原理大概有两种其一是逆转轮式、其二是皮带摩擦式的,这两种只能分页质地较硬的纸张、塑料袋、卡片,对较软的塑料袋就无能为力。对于软质塑料袋,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多采用人工分页进行喷码和打码。尤其卫生巾行业,人工分页速度慢效率低,工人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对软质层叠的页片进行高效、精确分页的吸盘式分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机架、负压发生器、控制器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分页装置、输送装置;所述分页装置包括有用以容纳若干层叠页片的装料箱、分页吸盘、分页吸盘的驱动机构、牵引吸盘、曲柄驱动机构、驱动电机和导轨;所述装料箱的底板朝向输送装置一侧设开口,在开口的最前端设有用于搁置所述页片前缘的挡条;所述导轨和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并设于所述装料箱底板的下方;在导轨接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横梁,用以固定所述分页吸盘的驱动机构;所述分页吸盘设于所述开口下方的中部,在所述分页吸盘的驱动机构作用下可沿高度方向做升降运动,用于将最下层页片前端吸拽至底板以下;所述牵引吸盘通过滑块与所述导轨活动相连,所述滑块可沿导轨做往复运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曲柄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分页吸盘和牵引吸盘分别连接负压发生器;所述负压发生器和驱动电机分别于所述控制器相连。
它还包括高速喷码机或打码机,所述高速喷码机或打码机固定在机架上,朝向所述输送带。
它还包括静电消除器,所述静电消除器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方。
所述分页吸盘设置在所述开口的横向中心位置;所述牵引吸盘设有一对,分别设在所述分页吸盘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上设有料箱,将页片状软质的物料整齐层叠码放至装料箱内,然后分页装置中的分页吸盘从底部将软质页片逐张拖拽下来,拖拽下来的页片底面贴合到牵引吸盘顶面时,牵引吸盘工作,做直线往复运动,将上述页片送入输送装置;软质页片在输送机构上可(中间可接打码机或喷码机)经过静电消除器消除物料表面的静电;最后垛码在收料箱内。最终实现层叠软质页片的分开、中间加工。本实用新型能实行高速分页(每分钟可分页120张),与高速喷码机、打码机对接,能充分发挥喷码机和打码机的效率,能使加工企业的分页人数减少,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机架,2是驱动电机,3是偏心盘,4是曲柄,5是导轨,6是滑块,7是分页吸盘的驱动机构,8是底板,9是装料箱,10是牵引吸盘,11是分页吸盘,12是开口,13是挡条,14是压轮,15是输送带,16是收料箱,20是静电消除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7是页片,18是后挡;
图4是图3中A向视图
图中19是横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参考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参考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它包括机架1、负压发生器、控制器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分页装置、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5、压轮14和收料箱16,压轮14设置在输送带15朝向分页装置的一端,与输送带15的端部形成一进料口。为实现对软质页片17的打码、消除静电等加工,在输送带15上方可设置静电消除器20,或高速喷码机或打码机。静电消除器20,或高速喷码机或打码机固定在机架1上。其中高速喷码机或打码机的打码或喷码口朝向输送带15。
分页装置包括有用以容纳若干层叠页片的装料箱9、分页吸盘11、分页吸盘的驱动机构7、牵引吸盘10、曲柄驱动机构、驱动电机2和导轨5;曲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驱动电机2上的偏心盘3、将偏心盘3与滑块6相连的曲柄4。装料箱9的底板8朝向输送装置一侧设开口12,在开口12的最前端设有用于搁置所述页片17前缘的挡条13;导轨5和驱动电机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并设于装料箱9底板8的下方;在导轨5接近所述开口12的一端设有横梁19,用以固定分页吸盘的驱动机构7,横梁19与导轨5呈十字形或T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锋,未经徐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8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