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能炒食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07914.5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2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民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民付 |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万能 炒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加热及旋转炒桶,完成对桶内的食品均匀炒制的万能炒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炒制食品生厂家,尤其是一些肉食品生产厂家,所采用的食品炒制机制作成本高,对桶内食品的搅拌很不均匀,且在炒桶升降的位置控制上很不精确,从而导致炒制好的熟食不是很方便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炒桶内安装均布的搅拌器,并利用螺旋千斤顶来控制炒桶的上升与下降,可很好的完成对食品均匀炒制,并保证了在炒制过程及熟食的取出过程中炒桶处于最佳位置的万能炒食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万能炒食机由炒桶、动力机构及底座组成;炒桶由外桶、保温桶及火排组成;外桶为两端成一定锥度的空心圆桶,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外桶的下侧固定连接着火排,火排为矩形壳体,其内部固定连接着天然气接口,用于引入天然气对炒桶均匀加热;保温桶连接在外桶的腔内,保温桶为两端成一定锥度的空心圆桶,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保温桶的内侧圆柱面上固定连接着搅拌器,搅拌器为三角形柱体,其均匀分布在保温桶的内侧圆柱面上;动力机构由驱动电机、螺旋千斤顶及齿轮箱组成;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并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给螺旋千斤顶和齿轮箱;齿轮箱连接在底座上,并可沿固定轴线左、右摆动,齿轮箱上连接着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与保温桶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并可带动保温桶沿转动轴的轴向转动,齿轮箱的外壳与外桶封闭端固定连接;螺旋千斤顶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螺旋千斤顶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箱连接,螺旋千斤顶的动力输出端可上、下运动,带动炒桶改变其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万能炒食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炒桶内安装均布的搅拌器,并利用螺旋千斤顶来控制炒桶的上升与下降,可很好的完成对食品均匀炒制,并保证了在炒制过程及熟食的取出过程中炒桶处于最佳位置,该万能炒食机适用范围广,加工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万能炒食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万能炒食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外桶 2保温桶 3底座
4搅拌器 5转动轴 6火排
7齿轮箱 8螺旋千斤顶 9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万能炒食机由炒桶、动力机构及底座(3)组成;炒桶由外桶(1)、保温桶(2)及火排(6)组成;外桶(1)为两端成一定锥度的空心圆桶,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外桶(1)的下侧固定连接着火排(6),火排(6)为矩形壳体,其内部固定连接着天然气接口,用于引入天然气对炒桶均匀加热;保温桶(2)连接在外桶(1)的腔内,保温桶(2)为两端成一定锥度的空心圆桶,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保温桶(2)的内侧圆柱面上固定连接着搅拌器(4),搅拌器(4)为三角形柱体,其均匀分布在保温桶(2)的内侧圆柱面上;动力机构由驱动电机(9)、螺旋千斤顶(8)及齿轮箱(7)组成;驱动电机(9)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并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给螺旋千斤顶(8)和齿轮箱(7);齿轮箱(7)连接在底座(3)上,并可沿固定轴线左、右摆动,齿轮箱(7)上连接着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一端与保温桶(2)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并可带动保温桶(2)沿转动轴(5)的轴向转动,齿轮箱(7)的外壳与外桶(1)封闭端固定连接;螺旋千斤顶(8)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螺旋千斤顶(8)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箱(7)连接,螺旋千斤顶(8)的动力输出端可上、下运动,带动炒桶改变其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万能炒食机,在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旋千斤顶将炒桶的倾角调到最佳位置,将待炒制的食品放入炒桶内,开始通火炒制,在炒制过程中转动轴带动保温桶转动,并利用搅拌器对炒制食品进行搅拌,使食品受热均匀,在炒制结束后,降低螺旋千斤顶的举起位置,使炒桶向前下方倾斜,方便取出炒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民付,未经陈民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7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干茎流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转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