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传染服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7594.3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谦;孙朝霞;王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谦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杜希现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传染服。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每个医院里都配备有救护车,接到求救电话后,救护人员会直接驱车奔赴求救现场进行抢救,一般的抢救程序都是在判断被抢救者还有抢救机会时,简单处理后,将被抢救者用便携式担架抬到救护车上,然后送到医院进行正式抢救。抢救人员在对被抢救者进行初步判断时,都是判断被抢救者是否有生命迹象,而不是是否具有传染性,因此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极易在运送途中将抢救人员传染,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种防传染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防传染服的结构特点是:包括人形囊体,囊体上设有将囊体打开的拉链,囊体上密封连接有连通囊体内外的连通管,连通管外端设有密封帽。
本结构的防传染服是通过隔离抢救结构来实现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隔离抢救结构主要包括人形囊体,人形囊体上设有拉链,通过拉动拉链,既可以将囊体打开,以方便将病人放进囊体内,又可以将囊体密封关闭,以实现病人与外界的隔离;囊体上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外侧与囊体密封连接,连通管两端分别位于囊体内部和囊体外部,位于囊体外部的连通管端部设有密封帽,使用时将密封帽打开,将呼吸装置或输液装置的输送管从连通管穿过,这样,即便是隔着囊体,也可以对病人进行输氧或输液,既保障了其他人员的安全,又维持了病人的生命。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连通管内端连通有吸氧罩。
在连通管内端连接吸氧罩,可以及时地为病人进行输氧,只需将连通管外端与氧气瓶连通即可,非常方便。
作为另一种改进方式,连通管内端连通有输液针头。
为了方便为病人输液,在连通管内端连通有输液针头,使用时,将连通管外端与输液瓶输出口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输液针头刺入病人体内即可,非常方便。
作为进一步改进,人形囊体的头部设有透明窗口。
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及时观察病人状况,人形囊体的头部设有透明窗口。通过该透明窗口,病人也可以观看外部情况,避免产生恐慌心理。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防传染服,结构合理,可以防止传染病传播,适合在各种抢救转运场合中使用,尤其适合在转运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时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传染病传播。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囊体,2为拉链,3为连通管,4为密封帽,5为吸氧罩,6为透明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该防传染服包括人形囊体1,囊体1上设有将囊体1打开的拉链2,拉链2从人形囊体1头部一直延伸到人形囊体1的脚部,这样当拉开拉链2后,整个囊体1内腔被暴露出来,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将病人放进人形囊体1内。囊体1上设有连通管3,连通管3中部外侧与囊体1密封连接,连通管3的两端分别位于囊体1的内部和外部,这样通过连通管3就将囊体1内外侧连通起来,连通管3外端设有密封帽4。在本实施例中,人形囊体1颈部前方分别设有两根连通管3及密封帽4,其中一根连通管3位于囊体1内部的端部连通有一个吸氧罩5,这样,当病人需要吸氧时,将吸氧罩5直接套在病人嘴部,然后将该连通管3的外端与氧气瓶连接即可,非常方便。为了便于输液,人形囊体1的左右手部分别设有两根连通管3及其密封帽4,任意两根连通管3的内端分别连通有一个输液针头,这样,当需要输液时,将连接输液针头的连通管3外端直接与输液瓶连通,然后将输液针头刺入病人体内即可,非常方便。为了便于观察病人状况,人形囊体1的头部设有透明窗口6,病人也可以通过透明窗口6观察外部情况,避免产生心理恐慌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谦,未经杨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7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