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进样凯氏定氮仪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6836.7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泉维洁;王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精密科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进样凯氏定氮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凯氏氮含量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定食品、饲料、土壤和化肥等凯氏氮含量的自动进样凯氏定氮仪。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样品消解完毕后进行氨分离时,需在蒸馏瓶中通入大量蒸汽将氨分离出来,并在同一密闭环境下完成测量工作,否则氨气会随蒸气一起挥发掉而影响测量准确性。如实现样品连续测量的功能,只能用未蒸馏过的蒸馏瓶换掉已蒸馏完的蒸馏瓶,实现连续换样测量的功能。因此,这不是真正意义的样品自动进样,且设备的系统体积庞大(约1000*900*800mm)、造价昂贵。
现有蒸馏法分离技术分离过程耗能很高,一只蒸馏瓶样品蒸馏分离测试完成,需换下该只蒸馏瓶,每次蒸馏瓶中都需通入大量高温蒸汽、强碱,蒸馏瓶为玻璃玻璃制品,容易产生问题、造成危险或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因此现有设备要另加一套安全操作系统,这不但增加了设备的成本,也不能完全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进样凯氏定氮仪,该技术方案无需人工职守,实现了真正的自动进样,仪器体积小,价格低,测量结果准确,使用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自动进样凯氏定氮仪,包括氨气分离单元和氨气测量单元,所述氨气测量单元包括吸收瓶和试剂瓶,吸收瓶与试剂瓶通过管道连接,还包括进样单元,所述进样单元为自动进样器,所述自动进样器与氨气分离单元的样品进液管连接。在测量过程中,每个待测样品放置在自动进样品托盘上,编好顺序,然后按顺序依次将样品输入蒸馏瓶(吹脱瓶)内,在此过程中不需更换蒸馏瓶,被测样品自动进样,使整个进样、蒸馏(吹脱)分离过程安全,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本新型所用自动进样器为市售普通进样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氨气分离单元包括蒸汽发生器和蒸馏瓶,蒸馏瓶的上部与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管连接,蒸馏瓶的上部有样品进液管,蒸馏瓶通过氨气蒸汽出气管与吸收瓶连接,在靠近吸收瓶一侧的氨气蒸汽出气管上有冷凝器。在测量过程中,每个被测试样放置在自动进样器上,按顺序进入蒸馏瓶内,在此过程中不需更换蒸馏瓶,被测试样自动进样,使整个蒸馏分离过程安全,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在蒸馏瓶内通入蒸汽后,被测试样中的铵以氨气形式分离出来,通过上部的氨气蒸汽出气管,经过冷凝器把氨气冷却后进入吸收瓶内,被内部的氨气吸收液吸收后,再用滴定法或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氮含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馏瓶的底部有排液口,排液口上有排液阀。分离完成一个试样后打开排液阀,放空蒸馏瓶内的液体,再进入下一个试样的蒸馏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氨气分离单元包括吹脱瓶和位于吹脱瓶外部的加热体,吹脱瓶的上部有样品进液管和温度传感插入口,吹脱瓶的上部与吸收瓶的下部通过输气管连接,吹脱瓶的下部与吸收瓶的上部也通过通气管连接,通气管上有气体循环泵,所述吸收瓶内部有一连接电导仪的电极。含铵的被测试样通过自动进样器自动进入吹脱瓶内,在由吹脱瓶和吸收瓶组成的密闭的环境内,通过通气管上的气体循环泵不断的把气体从吸收瓶内吹进吹脱瓶内的被测液体内,加热体把被测液体加热到90摄氏度,在此条件下,被测液体内的氨气被吹脱出来,通过通气管进入吸收瓶内的吸收液中,被吸收液吸收,没被吸收的部分再通过通气管回到吹脱瓶内,如此循环,只需5分钟就可完成分离工作,通过与电极连接的电导仪测出被测试样的含氮量。提高了测量精度,方便安全快捷。本新型所用的加热体为市场所售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述与吹脱瓶下部连接的通气管在吹脱瓶内部的出口方向向下。这样可以使进入吹脱瓶被测液体内的气体先向下到瓶底,然后再从瓶低升上来,使气体也液体充分的接触,提高了吹脱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与吸收瓶下部连接的输气管在吸收瓶内部的出口方向向下。使进入吸收瓶内的氨气充分与吸收液接触,提高了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吹脱瓶的底部有排液口,排液口上有排液阀。每测试完一个试样后放空吹脱瓶内的液体,再进入下一个被测试样。
本实用新型所述吹脱瓶的上部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吹脱瓶的下部侧壁上有涡旋吸收管,所述涡旋吸收管为内部中空管道,涡旋吸收管的两端口与吹脱瓶的侧壁连接,涡旋吸收管与吹脱瓶内部相连通。气体进入被测液体后,气体从底部上升从涡旋吸收管内的下部进入,从上部出来,如此循环,延长了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大大提高了氨气分离效果,缩短了吹脱分离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精密科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精密科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68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