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道凝料自动拉断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06717.1 | 申请日: | 2010-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7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新;张导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建新;张导成 |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张启炎 |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道凝料 自动 拉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是一种针对具有点浇口结构模具的流道凝料自动拉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手机、掌上电脑等小型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而这些电子产品的外壳大部分都是采用注塑模具成型的。由于人们对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模具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模具浇口的结构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目前注塑模具采用的浇口形式主要有直浇口和点浇口。采用直浇口结构的模具结构简单、成型速度快,但开模后在产品的浇口处会留下很多余料,而且顶出时在产品上留下顶针痕,此种结构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电子产品要求。点浇口几乎成了制造这类高要求产品模具的唯一结构,但点浇口流道长,流道凝料难以脱出,现行的方法是产品脱模后依靠人力手工去除,此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产品脱模后依靠人力手工去除,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道凝料自动拉断机构。
这种流道凝料自动拉断机构,位于注塑模具中,注塑模具由上至下依次是面板、浇口板、前模、后模、垫铁、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后模模板,面板上有浇口套,浇口板中有浇口和水平流道,在前模、前模仁和后模仁中有竖直流道,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流道和竖直流道结合点的上方的面板和浇口板中有螺孔,螺孔中装有浇口针,在竖直流道和注塑件结合点的下方,在后模仁、后模和上顶针板中,有贯穿的顶针孔,顶针孔中装有顶针。
在前模和后模中,装有拉杆,在拉杆上端的浇口板和面板中,装有沉头螺钉,沉头螺钉上端套有台阶式的套筒,套筒下端和浇口板的上平面接触,套筒的下台阶面和面板之间保持有间隙,沉头螺钉的下端通过螺纹和拉杆上端连接,拉杆上端在前模中装有弹簧,弹簧上端和浇口板的下平面接触,拉杆下端通过圆套装有沉头螺钉。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流道凝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于后模仁用顶针顶出,另一部分则通过拉杆配合螺钉、套筒等完成自动脱模。注塑出的产品浇口处接痕很小,满足了产品高表面质量的要求,同时,所有凝料自动脱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并且也减小了因人为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在实际中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该凝料拉断机构可用于一般使用点浇口结构的注塑模具。
附图说明
图1点浇口、流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第二次分型时流道凝料二被顶出示意图。
图3合模时流道凝料一拉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第一、二次分型时流道凝料一拉断机构工作示意图。
图5第三次分型时流道凝料一拉断机构工作示意图。
图中编号说明:1、沉头螺钉,2、后模模板,3、下顶针板,4、上顶针板,5、后模,6、前模,7、浇口板,8、面板,9、浇口针,10、浇口套,11、前模仁,12、后模仁,13、顶针,14、注塑机顶棍孔,15、流道凝料,16、流道凝料,17、产品,18、垫铁,19、尼龙扣,20、弹簧,21、拉杆,22、沉头螺钉,23、圆套,24、台阶式的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特点作进一步的介绍。
在图1和图2中,这种流道凝料自动拉断机构,位于注塑模具中,注塑模具由上至下依次是面板8、浇口板7、前模6、后模5、垫铁18、上顶针板4、下顶针板3和后模模板2,面板8上有浇口套10,浇口板7中有浇口和水平流道,在前模6、前模仁11和后模仁12中有竖直流道,在水平流道和竖直流道结合点的上方的面板8和浇口板7中有螺孔,螺孔中装有浇口针9,在竖直流道和注塑件结合点的下方,在后模仁12、后模5、垫铁18和上顶针板4中,有贯穿的顶针孔,顶针孔中装有顶针13。
在图3、图4和图5中,前模6和后模5内,装有拉杆21,在拉杆21上端的浇口板7和面板8中,装有沉头螺钉1,沉头螺钉1上端套有台阶式的套筒24,套筒24下端和浇口板7的上平面接触,套筒24的下台阶面和面板8之间保有8mm的间隙,沉头螺钉1的下端通过螺纹和拉杆21上端连接,拉杆21上端在前模6中装有弹簧20,弹簧20上端和浇口板7的下平面接触,拉杆21下端通过圆套23装有沉头螺钉22。
现通过一具体产品,应用该拉断机构进行脱模,说明其工作过程。
由于该产品表面质量要求高,所以,模具采用点浇口结构。同时,考虑到该产品尺寸较大,将主流道凝料分为两部分,即流道凝料15和流道凝料16,两部分凝料的脱模方式不一样。
开模时,在弹簧20的作用下,前模6和浇口板7分离,完成第一次分型。此时,流道凝料15在浇口针9的作用下强制与流道凝料16分开,脱出前模6并留于浇口板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建新;张导成,未经潘建新;张导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6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板式内循环直压锁模装置
- 下一篇:两板半模式的强制脱模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