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6700.6 | 申请日: | 201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曾滨;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0 | 分类号: | E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桅杆 斜拉索 组合 索桁张拉 整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用于房屋建筑装饰结构领域中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它应用于大跨度民用、工业、公共及装饰建筑,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商贸中心、工业厂房、景观等。
背景技术
目前的悬索结构多用于桥梁,钢结构主体均为固结联结,体系为非整体张拉结构,钢索张拉后产生大量次内力,传力不明确,预应力损失大,用钢量大。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受力明确直接、预应力损失小、对主体钢结构无次内力和节约用钢量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
为了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它包括:斜吊索、桅杆、背拉索、撑杆、下拉索、斜牵索、钢柱、下弦索、上弦索和斜拉索,其中:所述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包括: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钢柱,两根钢柱的上端分别与两根桅杆铰接,两根钢柱的外侧分别与两根撑杆铰接,在两根桅杆的上端与两根撑杆端部之间通过背拉索连接,在两根撑杆的下方分别连接有与钢柱平行的两根下拉索,在两根下拉索的下端与钢柱和桅杆的铰接节点之间通过斜牵索相连,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钢柱的上端之间通过下弦索相连,两根桅杆的上端之间通过上弦索相连,上弦索在下弦索的上方,两根桅杆的上端和下弦索之间通过若干根斜拉索相连,在下弦索和上弦索之间通过若干根斜吊索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两根桅杆的上端通过1-98根斜拉索与靠近桅杆或钢柱两侧的下弦索相连,上弦索通过2-98根斜吊索与未与斜拉索相连的下弦索的中间部分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靠近桅杆或钢柱的斜吊索的一端与斜拉索相连,另一端与上弦索相连,与上述斜吊索相邻的斜吊索的一端在与上述斜吊索和下弦索或上弦索的节点处与上述斜吊索相连,依次类推,相邻的斜吊索的另一端与上弦索相连,斜吊索在下弦索和上弦索之间呈锯齿型分布,相邻的斜拉索与下弦索节点之间相距2-22米,相邻的斜吊索与下弦索或上弦索的节点之间相距2-22米;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桅杆、撑杆和钢柱为钢结构,它们之间通过铰接节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桅杆与上弦索、背拉索和斜拉索之间的连接、撑杆与背拉索和下拉索之间的连接、钢柱与斜牵索和下弦索之间的连接、斜吊索与下弦索和上弦索之间的连接、下拉索与斜牵索之间的连接、斜拉索与下拉索之间的连接均通过耳板销钉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下弦索为拱形结构,其弧度为1-80°;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桅杆与钢柱的夹角为130°-180°,撑杆与钢柱的夹角为65°-90°;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桅杆和钢柱在同一直线上,撑杆分别与桅杆和钢柱垂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可应用于大跨度房建筑装饰结构;由预应力给结构提供整体刚度,把钢结构主体构件间用铰接节点连接,通过铰接连接把压弯构件变成拉压构件,结构受力明确直接;预应力损失小;对主体钢结构无次内力;节约用钢量,风振效应大为降低;并可由该平面结构组合而成多榀结构形式,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满足建筑使用和建筑审美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包括:斜吊索1、桅杆2、背拉索3、撑杆4、下拉索5、斜牵索6、钢柱7、下弦索8、上弦索10和斜拉索11,桅杆斜拉索和悬索的组合索桁张拉整体结构在同一平面上,它包括: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钢柱7,两根钢柱7的上端分别与两根桅杆2铰接,桅杆2与钢柱7的夹角为130°-180°,例如:桅杆2与钢柱7在一条直线上。两根钢柱7的外侧分别与两根撑杆4铰接,撑杆4与钢柱7的夹角为65°-90°,例如:撑杆4分别与桅杆2和钢柱7垂直。桅杆2、撑杆4和钢柱7为钢结构,它们之间通过铰接节点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6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基复合材料主副双层多功能井盖
- 下一篇:陶瓷砖布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