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电子起跑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06648.4 | 申请日: | 2010-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幸永春;赵鹏;张德建;贾杰;岳红军;闫少行;李克明;巢卫东;廖承华;欧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幸永春;赵鹏;张德建;贾杰;岳红军;闫少行;李克明;巢卫东;廖承华 |
| 主分类号: | A63K3/02 | 分类号: | A63K3/02;A63B71/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 地址: | 3300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子 起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测定运动员起跑时后蹬力的大小和方向而自动判定运动员是否抢跑的智能电子起跑器,属体育电子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电子起跑器的主体部分是常用的滑块结构,它只能测量水平向后方向的脚蹬压力,但实际上不同运动员其起跑的蹬力方向不同,只测量水平向后的蹬力是否达到阈值,并据此判断是否起跑,进而判定是否抢跑,对不同运动员存在不公平行,有违体育比赛的公平宗旨。
传统的电子起跑器者是由两侧边带多斜槽的U型槽板与设置在U形槽板两侧边的脚蹬机构所组成,运动员对脚蹬机构的后蹬力通过脚蹬机构与U形槽板的轴连接传递到U形槽板上,由U形槽板上的传感器接受力的信号,从而判断运动员起跑是否抢跑犯规。
公告号CN2728586Y公开了一种径赛起跑器,该实用新型能测定起跑时脚蹬压力变化曲线而自动判断运动员是否抢跑。该种起跑器存在应力分布欠均匀,测量精度欠准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有助于运动员助跑,又能测量运动员脚蹬压力的水平向后和垂直向下的两个法向的分量,然后通过力的合成,获得实际脚蹬压力的大小和方向,保证主梁传感系统结构完全悬浮从而真实反映运动员蹬力的智能电子起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智能电子起跑器由主梁传感系统、脚蹬机构和脚蹬挂板等组成,左右两个脚蹬机构分别置于主梁传感系统U型槽钢两旁的前后位置,依靠脚蹬挂板将脚蹬机构与主梁传感系统U型槽钢连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主梁传感系统由两侧边带多斜槽的U型槽钢、压力传感器总成和连接件所组成。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梁传感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两侧边带斜槽的U型槽钢,(2)为U型槽钢的底板部分,(3)为Z型传感臂,(4)为压力传感器应变片,(5)为前固定板,(6)为后固定板,(7)为Z型传感臂上设置的腰形孔,(8)为前底板;(9)为后底板。
主梁为一两纵边对称开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斜槽的U型槽钢,它用螺栓固定设置于前后二Z型压力传感器总成之间,系U型槽延伸,
压力传感器包括前、后压力传感器总成。压力传感器总成由Z型传感臂和压力传感器应变片组成,二个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分别贴在Z型传感臂呈直角分布的水平臂和垂直臂平面上,贴应变片部位恰为Z型传感臂内部横向开设的腰形孔位置。压力传感器总成的Z型传感臂通过前后固定板与主梁U型槽钢及前后底板相连:前面的Z型传感臂一端通过前固定板安装固定在U型槽板的一端,Z型传感臂另一端安装在前底板上;后面的Z型传感臂一端通过后固定板安装在后底板上,Z型传感臂另一端则安装在U型槽板的另一端。前后底板固定在地面,U型槽板则依靠两个Z型传感臂和前后固定板悬空固定在前后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脚蹬机构,分左右二脚蹬机构,二者均通过脚蹬挂板连接在主梁上;脚蹬机构由底端通过一转轴绞装在脚踏底板上的脚蹬板,脚蹬板背面上端装有的一转轴,该转轴铰接一可嵌套在脚踏底板平行设置的若干工字型槽内的支撑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脚蹬挂板,系倒U型槽结构,嵌设于主梁一侧纵边并连接于脚蹬机构。脚蹬挂板由倒U型的两平行挂板、该两平行挂板上分别设有的同心孔、插套于两平行挂板上同心孔内的脚蹬定位柱组成。
倒U型槽结构的脚蹬挂板与脚蹬机构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幸永春;赵鹏;张德建;贾杰;岳红军;闫少行;李克明;巢卫东;廖承华,未经幸永春;赵鹏;张德建;贾杰;岳红军;闫少行;李克明;巢卫东;廖承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6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形自承位弯曲回弹角度可调节模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阴道清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