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椅子靠座调节支撑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05146.X | 申请日: | 2010-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3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邦格家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7/40 | 分类号: | A47C7/40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纪元;赵卫康 |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椅子 调节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的调节架,尤其涉及一种椅子靠座调节支撑架,属于椅子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椅子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座具,最常见的椅子是固定式的,即高度固定、靠背固定且椅身不可转向。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椅子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椅子的众多功能中,靠背是否可调节这一项,成为了椅子档次的分水岭。为满足人们对办公等场合的高档椅需求,各生产厂家纷纷在试制靠背可调节的椅子。如专利号为200720105497.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椅子框架,它能够实现靠背的调节。这种椅子框架包括底座6、扶手架3、坐垫架2、背靠架1和连接底盘7,背靠架与扶手架活动连接,背靠架与坐垫架活动连接,坐垫架两侧下部与连接底盘之间设有滑杆机构4,坐垫架的其中一侧下部与连接底盘之间设有滑杆定位机构5。这种椅子结构简单,却并不实用,从使用角度讲不够合理;第一,在调节靠背时,调节的力分散地作用在两个滑杆机构上,而且这两个分力的大小通常是不一样的,作用在一侧滑杆机构的力常常会阻碍另一侧滑杆机构的调节,因此易出现调节困难并且靠背的略有倾斜的现象,也只有在调节力均匀地作用在两处滑杆机构上时,才能解决此问题,但是人们在通常是躺在椅子上,通过腰部发力来调节的,因此这点很难保证;第二,在调节完成后,因为只有一边的滑杆机构有滑杆定位机构,使用者躺在椅子上一旦出现身姿倾斜,就会产生危害椅子滑竿定位机构的力,常此以往会使得椅子左右两侧慢慢地发生倾斜,甚至使得椅子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果两侧的滑杆机构均有滑竿定位机构,那么调节靠背显然是一个艰难又麻烦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椅子靠座调节支撑架,它设置在椅子坐垫架下部的中间位置,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椅子靠座调节支撑架,包括支撑架、调节架和底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包括顶杆组件和拉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外壳和套设在所述顶杆外壳内部的顶杆;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壳、套设在所述拉杆壳内的拉杆以及用于顶压住拉杆的限位块;在顶杆外壳连接拉杆壳一端并未伸出该端口的内部设置有螺帽,端口处与所述拉杆壳固定连接;顶杆在所述螺帽的对应处设置有螺纹,顶杆在顶压住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具有一个顶压段;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顶压段之间为接触式顶压连接;所述拉杆用于连接椅子坐垫架的一端处设置有坐垫架连接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顶杆组件和拉杆组件的设置,实现了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椅子坐垫架下部的中间位置。靠背在调节时具有平稳快速的优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在顶杆外壳另一端端口处安装有紧塞入该端端口的卡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拉杆为两根并且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的杆子的并列固定连接结构;所述两个杆子两端固定,中间部位固定;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设置在,拉杆中间的固定部位、拉杆非连接端的固定部位以及拉杆的两根具有一定间隙的杆子,所形成的矩形区域中;在所述拉杆壳对应于所述矩形区域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限位销的限位通孔。
限位销与拉杆矩形区域的配套设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保障,虽然本实用新型没有限位销亦能正常使用,因为拉杆壳也能阻碍拉杆被抽出;但是限位销的存在,消费者在使用时无疑更为放心,就算倾尽全力也无法将拉杆从拉杆壳中抽出,使用更为安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顶杆组件还包括有万向节、连接杆和手轮;万向节连接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手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万向节的设置实现了间接控制顶杆的手轮能够设置在椅子的任何位置;当然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通常将手轮设置在椅子的右后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顶杆自顶压住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到另一端分为4段,该4段一体连接,依次为顶压段、突起螺纹段、光滑段和凹陷螺纹段;所述凹陷螺纹段与所述万向节螺纹连接;所述卡帽对应所述光滑段,并与所述光滑段可转动式接触连接;所述突起螺纹段对应所述顶杆外壳的螺帽;所述顶压段为一个锥度段。
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手轮转动后通过万向节使顶杆转动,在螺帽的作用下,顶杆的锥度段就能向外推动。轻轻转动手轮就能获得巨大的推力,转动手轮的力与获得的推力之比与手轮半径、顶杆的突起螺纹段半径以及顶杆突起螺纹段的螺旋度有密切关系。上述技术方案中,突起螺纹段高出卡帽紧塞入顶杆外壳的边缘,可防止手轮在倒转过度时顶杆退出顶杆外壳,当然,顶杆的突起螺纹段不宜过长,其长度可根据顶杆外壳的长度以及顶杆光滑段的长度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邦格家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邦格家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51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