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电机节能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4746.4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敬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万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7/04 | 分类号: | H02P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电机 节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电机的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电机节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使用交流电动机的场合,如:风机、水泵、工厂动力设备等,为了发挥电机更好的性能,提高控制的精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耗电,普遍采用软起动或者普通的变频控制。软启动只是作用在电机起停过程中,在正常运转时不发挥作用,节电效果不明显。一般的变频控制在实现软起软停的基础上,虽然可以通过手动或者开环控制对电机进行调速,但控制精度不高,因此不能达到很好的节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现有电机更加节能的交流电机节能设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交流电机节能设备,包括:一断路器、第一干路交流接触器、一变频器、第二干路交流接触器、一旁路交流接触器、一回水管道、一PLC控制单元、一信号传感器;所述断路器输入端电连接在主电源上,所述断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干路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干路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与变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干路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旁路交流接触器并联在断路器输出端与第二干路交流接触器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干路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在电机上;所述回水管道的输入端电连接在电机上,所回水管道的输出端与信号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变频器电连接。
为了使得PLC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传感器传输的反馈信号不受干扰,所述信号传感器输出端与PLC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具体是:通过一条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屏蔽线电连接。
为了以防变频器倒送电,所述旁路交流接触器与第二干路交流接触器之间设置有互锁线路。
为了观察和操作方便,所述PLC控制单元中的主板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一显示器。
为了控制和电机数据便于收集,所述主板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一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动态跟踪控制技术、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相结合,通过信号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种信号,并送入PLC控制单元,通过PLC计算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变频器,由变频器输出相应频率控制电机转速,即电动机根据计算结果输出相应的功率。在实现闭环精确控制的同时,实现所供即所需,最大化减少浪费,达到节电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同时,对交流电动机进行更加精确的调速控制,节省不必要的电能浪费,为企业节能降耗,带来最大化收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节能设备,包括:断路器1、干路交流接触器2、变频器3、PLC控制单元4、信号传感器5、旁路交流接触器6、干路交流接触器7、回水管道9、互锁线路10、显示器11、打印机12;断路器1输入端电连接在主电源上,断路器1的输出端与干路交流接触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干路交流接触器2的输出端与变频器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频器3的输出端与干路交流接触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旁路交流接触器6并联在断路器1输出端与干路交流接触器7输出端之间;旁路交流接触器6与干路交流接触器7之间设置有互锁线路10;干路交流接触器7的输出端电连接在电机8上;回水管道9的输入端电连接在电机8上,所回水管道9的输出端与信号传感器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传感器5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通过一条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屏蔽线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变频器3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单元4上还连接有显示器11和打印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万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万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