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镜心脏手术用带芯股动脉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4529.5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新正;谢建明;夏爱娣;夏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新正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B17/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36 江苏省常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镜 心脏 手术 用带芯股 动脉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镜心脏手术用带芯股动脉插管。
背景技术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都能够通过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手术获得救治。同时,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达,业内除了追求良好的手术结果外,还希望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还要考虑愈后伤口的美观问题。心脏外科也同其他领域一样,向微创方向发展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所不可缺少的器械,如何开发一种完善的带芯股静脉插管,以实现具备在手术中将血液引出体外氧合好后再注入人体的主要功能的同时,兼具自身结构的合理性,一直是业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镜心脏手术用带芯股动脉插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胸腔镜心脏手术用带芯股动脉插管,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插管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内腔并带有尖端的穿刺导芯,所述穿刺导芯的末端设有封堵装置;所述插管本体的前段具有钢丝加固,而所述插管本体的后段则具有比所述前段较厚的管壁。
上述的胸腔镜心脏手术用带芯股动脉插管中,所述插管本体的后段靠近所述封堵装置的位置设有与上体外循环管道的排气口、以及通过所述排气口来排除所述插管本体内气体的排气帽。
上述的胸腔镜心脏手术用股动脉插管中,所述插管本体的前段靠近所述穿刺导芯尖端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侧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股动脉插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在导芯末端设有封堵装置,可以防止高压的动脉血喷出;插管前段采用薄壁大腔钢丝加固的设计,既可防止管体爆裂,又可以减低灌注的压力,而获得更高的流量;插管后段则采用管壁加厚设计,从而可以抵抗较高的血压,不会发生破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腔镜心脏手术用股动脉插管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腔镜心脏手术用带芯股动脉插管的实施例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股动脉插管10包括具有中空内腔111的插管本体11,及设置于插管本体11的内腔111并带有尖端121的穿刺导芯12。其中,穿刺导芯12的末端设有封堵装置122,可以防止高压的动脉血喷出;插管本体11的前段112采用薄壁大腔钢丝加固的设计,既可防止管体爆裂,又可以减低灌注的压力;插管本体11的后段113则采用管壁加厚设计,从而可以抵抗较高的血压,不会发生破裂。
同时,本实施例的股动脉插管10中,插管本体11的后段113靠近封堵装置122的位置设有与上体外循环管道(图中未显示)的排气口114和通过排气口114来排除插管本体11内剩余气体的排气帽115。此外,插管本体11的前段112靠近穿刺导芯12的尖端121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侧孔116,用于减少血液的阻力,防止血压升高。
上述实施例股动脉插管10的操作方法可以如下所示:首先,通过穿刺导芯12的引导,将股动脉插管10插入股动脉中,此时,穿刺导芯12末端的封堵装置122可以防止高压的动脉血喷出;接下来,通过排气帽115将插管本体11内剩余的空气从排气口114排出,然后将排气口114对接上体外循环管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带芯股动脉插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在导芯末端设有封堵装置,可以防止高压的动脉血喷出;在插管末端设有排气口和排气帽,从而可以将管内剩余空气排出;插管前端采用薄壁大腔钢丝加固的设计,既可防止管体爆裂,又可以减低灌注的压力,而获得更高的流量;插管尾部则采用管壁加厚设计,从而可以抵抗较高的血压,不会发生破裂;插管头端的侧孔则可以减少血液的阻力,防止血压升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新正,未经谢新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麻醉双腔回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