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砌体结构中的加固构造柱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4400.4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忠茂;孙建志;李向阳;杨国江;张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E04B1/98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2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中的 加固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砌体结构中的加固构造柱。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砌体结构由于造价低廉、施工速度快、建造用材料可就地取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其中以砖砌体建造的房屋——砖混结构房屋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抗剪、抗拉、抗弯强度很低及连接较差,因此,其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较差。
为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建筑结构规范中采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方法来解决。由于抗震结构规范不断更新、修订及部分类别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变动,大部分既有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及构造柱设置数量及位置已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如果对不满足要求的拆除重建,必将对建筑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对既有砖混结构进行加固,使之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已成为建筑结构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传统的砌体结构构造柱的加固主要是在墙体外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扶壁柱。这种结构不但施工工期长、造价高,加固后严重影响建筑物外观,而且在横墙和内纵墙交接处无法按照现行规范增加构造柱,为建筑结构留下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可操作性的砌体结构中的加固构造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砌体结构中的加固构造柱,包括纵向墙、横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墙与所述横向墙相交接处的各侧面均设有钢板,该钢板通过结构胶固接在所述墙体上;所述纵向墙或所述横向墙两侧相对应的所述钢板通过拉结螺栓相连接。
所述纵向墙与所述横向墙呈T型节点,且所述钢板由呈一字型的钢板I和呈L型的钢板II组成。
所述纵向墙与所述横向墙呈L型节点,且所述钢板由呈L型的钢板II组成。
所述拉结螺栓的长度等于所述纵向墙或所述横向墙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构造柱设置不足的既有建筑物中采用增设钢板构造柱的方式,使得纵横墙体交接处形成一个受力整体,有效约束了墙体的变形,因此,不但改善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可施工性、积极性及安全性,同时加固后只需通过抹灰层封闭,对原有建筑物外观无影响,不减少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有效克服传统加固方式只做外墙的缺点,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同时,与传统加固方式相比较可大幅缩减工期、节约成本近15%。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纵向墙 2-横向墙 3-钢板I 4-钢板II5-结构胶 6-拉结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一种砌体结构中的加固构造柱,包括纵向墙1、横向墙2,且纵向墙1与横向墙2呈T型节点。
纵向墙1与横向墙2相交接处的各侧面均设有钢板,且钢板由呈一字型的钢板I 3和呈L型的钢板II 4组成;该钢板通过结构胶5固接在墙体上;纵向墙1或横向墙2两侧相对应的钢板通过拉结螺栓6相连接,拉结螺栓6的长度等于纵向墙1或横向墙2的宽度。
当纵向墙1与横向墙2呈L型节点,且钢板由呈L型的钢板II 4组成时,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图2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未经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膨化玉米面包
- 下一篇:一种多管裹馅与空心两用粉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