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树干茎流收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04324.7 | 申请日: | 2010-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4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雁;彭海英;杨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干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干茎流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树干茎流是指降雨过程中树木通过枝条叶片收集的雨水沿着主干流向地表的降水分量,对于维持树木的生长,林地养分迁移等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林区水文循环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必要参数。当前用于树干茎流收集的工具和手段多是通过手工制作的漏斗等装置来完成,一方面规格无法统一,获取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现有的收集技术都是针对大型乔木设计,对于体积较小和分枝较多的灌木没有有效的手段。如何能创设一种安装方便,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树木的收集技术来满足研究需要的新型结构的树干茎流收集装置,实属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树干茎流收集装置,使其安装方便、经久耐用且适用广泛,从而充分满足树干茎流野外观测研究的实际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树干茎流收集装置,主要包括集流槽、导水管和集流瓶,其中:集流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导水管一端与该出水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集流瓶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集流槽是由两个半圆环形槽,经密封卡扣连接而成。
所述的半圆环形槽的内沿为褶皱形。
所述的导水管中段设有流量计。
所述的出水口处设有带滤网的小漏斗,小漏斗的小口端与导水管密封连接。
所述的集流瓶的瓶口设有带玻璃导管的软木塞,导水管与玻璃导管密封连接。
所述的集流槽底部还连接有地脚螺栓。
所述的导水管为防紫外线橡胶导水管,集流瓶为聚乙烯集流瓶,集流槽为硅橡胶或铝箔材质。
所述的导水管长30-50cm。
所述的集流槽高5-8cm,宽0.5-1.5cm,壁厚0.2-0.4cm;所述的集流瓶的容积为5-20L。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林木类型,充分考虑到野外实验工作对于便携性、坚固性以及精确性的要求,利用经济且经久耐用的橡胶材料,通过简单的安装过程即可实现树干茎流的收集,并且可以将收集的树干茎流储存,满足对树干茎流量的测定、水化学成分分析、污染物质迁移等方面进一步的研究需要。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树干茎流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树干茎流收集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树干茎流收集装置,主要包括集流槽1、导水管2和集流瓶3。集流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1,导水管2一端与该出水口1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集流瓶3密封连接。
其中,集流槽1优选惰性较强的硅橡胶,高约5-8cm,宽0.5-1.5cm,壁厚约0.2-0.4cm,可以由两个半圆环形槽拼接组成,并经密封卡扣12连接固定。并可将半圆环形槽的内沿、与树干相接触的部分设计为褶皱形,便于随着树杆半径的大小变化而缩放。出水口11处可安装带滤网的小漏斗,小漏斗的小口端与导水管2密封连接,滤网可防止堵塞导水管2。集流槽1的底部还可连接有地脚螺栓13,用于将集流槽1固定于地面上方。
导水管2优选防紫外线橡胶导水管,长约30-50cm,使用时,可将集流瓶3埋置在距离集流槽130-50cm远的地方。并可如图所示,在导水管2的中段设置流量计21,用以计算流经导水管2的茎流流量。
集流瓶3优选聚乙烯集流瓶,通常容积约为5-20L,可在其瓶口处设置带玻璃导管的软木塞31,导水管2与玻璃导管密封连接。
在进行具体研究时,考虑到灌木和乔木枝干直径尺寸的差别,因此在生产仪器时,集流槽1的内沿直径从1cm到100cm不等,且内、外沿直径之差控制在0.5-1.5cm之间。
使用时,选择乔木树干接近地表部分,或者需要测量的灌木枝干的近地表部分,用砂纸打磨树皮以使其变得光滑,将半圆环形集流槽置于树干两边,用密封卡扣12连接两个半圆环形集流槽,确保集流槽1组装固定且不漏水之后,调整集流槽的出水口11使其处于整个集流槽最低的位置,用地脚螺栓固定,并用防水粘合胶水粘合树皮与集流槽1的内沿,树干茎流经集流槽1、出水口11、导水管2、玻璃导管被采集到集流瓶3中,流量计21的读数间隔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设置为5分钟、10分钟或30分钟等,将流量数据导出后即可进行相关分析。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