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变蓄换热模块、装置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4208.5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廖全;崔文智;李隆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蓄换热 模块 装置 系统 | ||
1.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为金属矩形板状结构,在相变蓄换热模块的至少一个大面上沿与长度边或宽度边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多根并列且相互平行的凸条,形成锯齿面,该锯齿面沿与凸条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截得的横截面呈单面锯齿状;所述相变蓄换热模块的内部设置有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内填充有温度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换热模块是由两块横截面呈单面锯齿状的金属型材平面相对、锯齿面朝外构接而成,所述密封腔室由金属型材相对的部分围接密封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金属型材的锯齿面上下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型材的横截面为矩形齿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型材的齿高和齿宽的取值范围为3mm~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室上,与锯齿面槽道方向垂直的横截面的宽度小于10mm,所述密封腔室沿锯齿面槽道方向的长度不大于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相变材料为金属泡沫铜或金属屑。
8.由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相变蓄换热模块组成的相变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变蓄换热模块和固定框架,多个相变蓄换热模块以垂直固定的方式沿同一方向并列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相邻相变蓄换热模块上的锯齿面的槽道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相变蓄换热模块之间的距离为30~100mm。
10.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蓄换热装置组成的相变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换热系统由多个沿安装空间的纵向交错设置的相变蓄换热装置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2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相变纤维基储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力型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