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3801.8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菊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特别是指一种便携性强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之一。
由于笔记本电脑具有轻薄等优点,人们无论是在家中娱乐还是办公室工作,都越来越多地选用笔记本电脑而非台式电脑。
然而,通常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屏不可分离地连接为一体。如此以来,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当用户仅需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进行阅读,而无需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处理数据时,用户要想移动显示屏而换个位置阅读的话,还得同时抱着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屏移动才行。即是说,由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屏不可分离,用户哪怕只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而暂时不用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也得同时移动主机与显示屏才能达到目的。虽说如今的笔记本电脑已经轻薄许多,但如果仅需使用显示屏来阅读时,还要带着暂时不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屏同时移动位置的话,确实造成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屏分离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单元、主机单元与连接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相对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连接部与设于所述主机单元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将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主机单元可分离式的连接。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显示屏为电泳显示屏幕或者电磁显示屏幕。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弹性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主机单元的配合孔,所述弹性卡合部卡扣于所述主机单元的配合孔内。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卡合部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边。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孔设于所述主机单元一侧边的两端。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孔内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显示屏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显示屏收容于所述定位槽。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对两侧边,所述第二显示屏相应两侧边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显示屏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显示屏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扣合部。
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显示屏一侧边设有与所述主机单元电性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第一显示屏设有插槽,所述连接器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主机单元可分离式组合,可以单独使用所述显示单元,避免同时携带所述主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笔记本电脑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笔记本电脑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单元与主机单元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笔记本电脑1包括显示单元100、主机单元200及连接单元300。所述显示单元100与所述主机单元200通过所述连接单元300连接。
所述显示单元100包括第一显示屏110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相对设置的第二显示屏120。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主机单元200可拆卸的组合。
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功能与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的操作功能相同。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包括第一框架112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12中的第一面板114。所述第一框架112背向所述第一面板114设有定位槽116,用来收容并承载所述第一面板114。所述定位槽116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12的相对两侧边。所述第一框架112另一侧边的两端设有卡槽118,用来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配合。所述卡槽118之间设有插槽119。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框架112还设有第一电路模块(图未示),所述第一电路模块用来与所述第一面板114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菊,未经张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屏显示设备
- 下一篇:多参数智能无线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