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保健远红外线电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3506.2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武;李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明;刘文武 |
主分类号: | F24C13/00 | 分类号: | F24C13/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瑞玲 |
地址: | 0304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保健 红外线 电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装置,具体为一种节能保健远红外线电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暖领域,多数仍采用锅炉加热系统,锅炉燃烧油、煤、天然气,对周围环境都有污染,在倡导节能型社会、重视环保的今天,电暖器的应用势在必行,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
市场上销售的电暖器大部分为充油式电暖器、金属丝电暖器、金属加热片电暖器等类型,在实际使用中都存在各自不同的缺点,影响了正常使用,比如充油式电暖器升温慢、结构复杂、制造工序繁琐;金属丝电暖器耗电量大、电热转换率低、启动电流大、寿命短。这些类型的电暖器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热转换效率低、能量损失大、散热效果差,而且无任何理疗保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类型的电暖器存在热转换效率低、能量损失大、散热效果差以及无任何理疗保健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保健远红外线电暖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节能保健远红外线电暖器,包括由两块散热板以及位于散热板上、下方的保护罩构成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内部设置电加热丝的电加热管,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两块散热板外表面喷涂有微纳米粉远红外涂料层。当电加热管通电加热后,散热板外表面的微纳米粉远红外涂料层立即产生远红外线磁场,利用电热器的结构特点及辐射加对流原理,进一步提高散热量,同时对远红外磁场有效辐射范围内的人体产生保健理疗作用,特别是老年人、身体虚弱病人的关节炎、风湿、腰腿痛、下肢发凉等理疗保健作用明显。所述微纳米粉远红外涂料为现有公知产品,至少可从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购得,该涂料层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并将吸收的热能转换成远红外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热能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该电暖器的结构,完善其功能,所述的电加热管内的电加热丝是由铁铬铝制成的,每根电加热管内的电加热丝采用串联形式,壳体内各个电加热管内的电加热丝采用并联形式,采用此结构形式,可大大延长电加热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电热器长期可靠工作,而且采用铁铬铝电加热丝具有升温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所述的电加热管通过散热筋与两块散热板固定,散热筋与散热板连接处采用导热胶紧密结合,直接散热,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20%。所述的散热筋上及电加热管外分别固定有增强散热筋,增大了散热面积,更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暖器的热量传递速度快,效果好,热功转换效率可达到95%,输入1000W电功率可获得1500W热功率,同时电加热管的使用寿命提高,具有能量损失小、散热效果好、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在采暖的同时,又可对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者起到保健理疗、益寿延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中:1-散热板;2-保护罩;3-电加热丝;4-电加热管;5-微纳米粉远红外涂料层;6-散热筋;7-增强散热筋。
具体实施方式
节能保健远红外线电暖器,如图1、2、3所示,包括由两块散热板1以及位于散热板上、下方的保护罩2构成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内部设置电加热丝3的电加热管4,两块散热板1外表面喷涂有微纳米粉远红外涂料层5,该涂层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电加热管4内的电加热丝3是由铁铬铝制成的,每根电加热管内的电加热丝采用串联形式,壳体内各个电加热管内的电加热丝采用并联形式,实际制作时,可采用200瓦电加热丝四根、300瓦电加热丝四根,装配时分别采用并联,分三档供热,即800瓦、1200瓦、2000瓦三档,与现有电暖器一样,壳体上还设有温控器及档位控制开关。电加热管4通过散热筋6与两块散热板1固定,散热筋6与散热板1连接处采用导热胶紧密结合;散热筋6上及电加热管4外分别固定有增强散热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明;刘文武,未经李永明;刘文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5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水源热泵与集中供热联供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液化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