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发光引航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03227.6 | 申请日: | 2010-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元;王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L4/08 | 分类号: | F21L4/08;F21L4/02;F21V17/00;F21V23/00;G08B5/36;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发光 引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领域内,利用光线指示物体所在方位的信号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查、航空海陆抢险、野外探险、密林考察、应急救援等活动中,常常需要指示目标物在空中、地面或海上的方位。传统的方法有指示灯光、发烟罐、火堆、摆放指示物(如十字形白布)、投放浮标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指示目标持久性差。持久性差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而由人员在荒山密林、海上或敌占区实地实施非常困难,费时、费力,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应急救援中,有的信号发出后并不持久,达不到应急救援的目的。中国专利200720100250.4为本专利权人公开的一种抛洒式太阳能红外发光锥,它提供一种长时间发出信号,并且不需要人工实地放置,能够在地面或海上明确指示目标所在的方位,极大地方便了救援人员的搜救。但是该专利由于其发出的信号为红外线信号,必须通过红外测试仪才能发现目标物的所在方位,多应用于军事等领域。因此,在人们生活领域中便得不到普及,并且随着野外探险人群的逐渐增多,设计一种可被广泛应用,并且成本较低的引航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领域中,成本低廉,易于被搜救人员发现且可随身携带的引航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发光引航器,其形状为空心正三角形椎体,椎体的平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发光设备,椎体内部装有蓄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椎体表面设有控制开关,所述发光设备为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设备的改进在于:所述发光设备还可以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设备的改进还在于:所述发光设备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两种发光设备间隔设置,或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在于:
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可以随身携带,可广泛应用任何救援场所。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设备,当开启控制开关后,可发出频闪的可见光,该波段的光线可以供搜救人员随时发现求救人员的所在地,以便尽快采取救援措施;当同时采用发光二极管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可以利用红外线测试仪追踪发光引航器发出的红外光进行搜救,同样可以实现广泛应用的目的。并且发光二极管的成本低廉,且搜救人员不用采用任何设备即可发现求救信号,大大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锥体平面,2.太阳能电池板,3.红外发光二极管,4.蓄电池,5.控制电路,6.电路控制开关,7.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太阳能发光引航器,其外部形状为空心正三角形椎体,有四个三角形椎体平面1连接而成,连接处密封设置。椎体的每个平面的内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以及发光二极管7,椎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4以及控制电路5,椎体的表面设置有电路控制开关6。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蓄电池最为控制电路的电源,其输出端与控制电路5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7,控制电路中设置有控制开关6。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设备还可以包括红外线发光二极管3,发光二极管与红外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成所需要的图案或字形。控制开关可以设置为触摸式。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以直接打开控制开关,接通电路。当有太阳光时,红外发光二极管3以及发光二极管7由太阳能电池板2供电,无阳光时则由蓄电池4供电。蓄电池4无目光照射时可设计持续36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并可以由太阳能电池板2在有阳光时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2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