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缓冲鞍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03198.3 | 申请日: | 2010-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忠 |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 地址: | 301709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缓冲鞍座。
背景技术
绝大多数人们知道的自行车鞍座结构是由:鞍座面、壳体、前后盖和梁部分组成的。目前,随着现代自行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人们早已经没有用自行车来载物的传统观念了,自行车在人们生活中慢慢地被视为锻炼身体的工具,由此人们对自行车鞍座的舒适性、透气性、美观性及减振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了解市场上现有的鞍座大致有3种类型:一种是靠弹簧来减压避振、第二种是靠橡胶球来减压避振、第三种是用塑料软皮来达到减压避振的效果。这三种鞍座结构都很类似,其共同处是均在壳体与鞍座面中间设有一层软的弹性材料。考虑到满足人们对自行车坐骑上的需求,此种类型鞍座给人带来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而且减振效果和透气性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缓冲鞍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缓冲效果好而且透气舒适、外形美观的自行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透气及缓冲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包括壳体、缓冲透气结构、鞍座面、发泡材料和支梁,壳体的后部设置有缓冲透气结构,鞍座面粘合在发泡材料的上表面,发泡材料的底面粘合在壳体上,支梁装置在壳体底部。
进一步的,缓冲透气结构为曲线放射状开口,且不相交。
进一步的,壳体与缓冲透气结构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缓冲鞍座后端设有成放射状排列的开口,缓冲效果好、透气舒适、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拆装容易而且造型美观、时尚,适于中、高档自行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壳体,2缓冲透气结构,3鞍座面,4发泡材料,5支梁,6前插套,7后插套,8前盖,9后盖,10定位柱,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透气及缓冲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包括壳体1、缓冲透气结构2、鞍座面3、发泡材料4和支梁5,壳体1的后部设置有缓冲透气结构2,鞍座面3粘合在发泡材料4的上表面,发泡材料4的底面粘合在壳体1上,支梁5装置在壳体1底部。
壳体1与缓冲透气结构2为一体结构。
缓冲透气结构2为曲线放射状开口,且不相交。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壳体1注塑成型,壳体1的后部设置有缓冲透气结构2,壳体1与缓冲透气结构2为一体结构,缓冲透气结构2为曲线放射状开口,向里的一端围成一个圆形;壳体1底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有前插套6和后插套7,前插套6的外面设有前盖8,后插套7的外面设有后盖9,后盖9上设有定位柱10,定位柱10上设有定位孔11;然后在壳体1上粘合发泡材料4,发泡材料4上表面粘合鞍座面3,鞍座面3可以是一种柔软及耐用的材质.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缓冲鞍座针对的是山地车和城市骑行的车,本发明人经研究发现,这一类自行车人骑行姿势大多约在60°~90°,主要受力在自行车鞍座的后部。本发明人将鞍座壳体1后部设有缓冲透气结构2,缓冲透气结构2为曲线放射状条形开口,且该放射状条形开口不会相交,其主要作用就是缓冲和透气。原理是:壳体1在没有条形开口的情况下是一个整体。在人骑行的时候材料不能得到有效的延伸,其缓冲不佳,且不能透气。当在壳体1上设置缓冲透气结构2后,人在骑行时条形开口会扩张,并且壳体1在被条形开口分割成小单元后材料的延伸性也得到扩展。综合以上所述,壳体1在受力时有更大的向下移位得到缓冲性能,减少软组织压廹感,有缓冲透气结构2以后壳体1是贯穿的所以有很好的透气效果,并且人在骑行时缓冲透气结构2会扩张,加大透气面积,增强透气性,缓解骑行者臂部很容易出汗的状况,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骑车,并且缓冲透气结构2成放射状排列这种结构,人座在上面长时间骑都不会觉得不舒服。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缓冲鞍座,缓冲、减振效果和透气性好,体积小,重量轻,舒适美观,适用于中、高档型自行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忠,未经高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叔丁基亚磺酰胺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轻轨高空逃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