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3036.X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世贤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屏 多功能 放大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产品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
技术背景
数码产品日新月异,并且大多采用液晶显示屏幕,以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尤其是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一般情况下,被观看物件与人类实现焦点在30cm以上,才会被清除观看,因此,使用者手持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时,其眼睛需要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以清楚观察液晶屏幕,这样只有双手进行支撑时,缺乏稳定性,而使得拍摄效果不理想,同时,回看所拍摄的照片时,也不方便。加之,目前流行的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像机对焦功能不理想,部分主流的高级数码相机,虽然可以提供拍摄录像功能,但在拍摄录像时,却不提供自动对焦功能,很难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虽然国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针对用于数码产品拍摄的外置配件,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均存在结构复杂,携带不便的缺点,很难与不同规格的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匹配使用,甚至存在损坏液晶屏幕的危险。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使用、携带方便,功能齐全的数码拍摄装置的外置配件,已经成为业内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功能较为齐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该放大镜包括机身架、遮光筒、镜内筒、镜外筒、镜头外挡圈;所述遮光筒上端部为一圆孔,下端部为一方孔;所述镜外筒沿轴向连接于所述遮光筒的上端部,所述机身架与所述遮光筒下端部的方孔匹配安装;所述镜内筒套装于所述镜外筒的筒腔内;所述镜头外挡圈套装于所述镜内筒的上端部;所述镜内筒的筒腔内垂直于其轴设置有一镜片。
所述遮光筒上端部圆孔与所述镜外筒底端设置有互相匹配的扣接件。
所述遮光筒的底端部方孔与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互相匹配的连接件。
所述镜内筒外壁与所述镜外筒的内壁设置有互相匹配的滑动螺纹。
所述镜头外挡圈通过螺纹固定套接于所述镜内筒的上端部。
所述镜头外挡圈外部活动的套接有一橡胶套圈。
该放大镜还包括有多根绑系带,所述绑系带穿接于所述机身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其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携带;
2、便于使用者在阳光下清楚的观察数码产品的液晶屏,对于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录像时,加强对焦效果;
3、内置光学放大镜,放大液晶屏幕方便手动对焦;
4、在直视液晶屏幕拍摄时,双手和眼睛成了三个支持点,加强录像拍摄是的稳定性;
5、安装容易,不损坏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避免使用不当而导致数码产品液晶屏幕脱落;
6、其遮光筒,可作为传统座式观片放大镜使用;
7、高私密性,回放照片或录像时,不会被旁人窥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遮光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机身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晶屏用多功能放大镜,包括遮光筒1、镜内筒2、镜外筒3、镜头外挡圈4,机身架5;其中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遮光筒1为一异型筒,其上顶部开口为圆形,下部底面开口为长方形,内部为空腔,在遮光筒1的上顶部圆柱筒的开口处设置有扣接槽;镜外筒3为一截面为梯形的圆桶,其开口较大的底部设置有与遮光筒1的扣接槽匹配的扣接凸缘,将镜外筒3底部与遮光筒1的顶部对接,并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扣接凸缘插装入扣接槽内,实现遮光筒1与镜外筒3的连接;机身架5为长方形的框架,其框架大小与遮光筒1的底部开口匹配,在机身架2一相对边的侧缘设置有凹槽,对应的,在遮光筒1的底部方形开口设置有凸棱,安装时,遮光筒1底部的凸棱从侧面滑动的进入机身架2的凹槽,实现机身架2与遮光筒1的固定连接。
再如图1所示,镜内筒2的下部外轮廓与镜外筒3的内部轮廓匹配,并且在镜外筒3的内壁和镜内筒2下部外壁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螺纹,镜内筒2套装于镜外筒3内部,通过螺纹调节其二者之间不同的连接位置。镜内筒2的上部呈圆柱筒状,镜头外挡圈4与镜内筒2上部匹配,通过螺纹实现其二者的固定连接,并且为了防止操作中人手的滑动,在镜头外挡圈4的外部设置有沿其轴向的防滑凹槽;在镜内筒2内腔固定的安装有一个镜片6,镜片6垂直于镜内筒2的中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世贤,未经冯世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