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风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2414.2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任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小平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 风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减噪声的消声风管。
背景技术
管路消声器是集中空调通风管路中常用的消声降噪设备,其作用是消减通风产生的空气噪声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干扰,保持居住、工作环境的低噪声品质。消声弯头是内衬吸声材料的弯头,对声波有显著衰减作用,其中的声衰减由三部分组成:近轴向波在弯头壁的吸收和反射,以及近轴向波的能量在拐弯时转变为斜向波的能量而被吸声材料有效吸收,但现有的消声弯头与消声风管大多单独设置,导致使用时会出现衔接问题。目前在通风管道上为降低风机及通风管道的空气动力噪声,普遍采用近半堵形式的消声器,多年来无技术创新,虽然这类消声器能够起到一定的消声作用,但仍然存在消声量小以及阻力大的不足,尤其是对风量及风速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现有风管消声器内大多设置有内部结构,这样不仅增加了整个消声风管的用料,而且其内部结构使得消声器阻力增大,导致流通效果不佳,不能够完全通畅的起到消声的作用,由于其具有内部结构,所以其消声风管的长度固定,不能够随着实际需要而增加,因此,现有风管消声器不能够适合许多对消声要求高的场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设置成直管、弯管,消声过程通畅、阻力小且消声量随长度增加而加大的消声风管,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公开一种消声风管,其包括外壳板、吸声材料、与外壳板形状对应的内吸声孔板,内吸声孔板与外壳板之间用槽形龙骨装配形成封闭的空腔,所述吸声材料装填于该空腔中,在吸声材料的外表面覆有护面层。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板的截面为圆形。
作为另外一种优选,所述外壳板的截面为矩形。
消声风管的长度等于风管截面尺寸的三倍时,此时消声风管的长度为基本长度,将有10dB消声量,当消声风管长度在基本长度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风管截面尺寸即增加消声量6dB。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将消声风管的管道按照需要设置其长度,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弯管,消声风管内截面尺寸与原风管尺寸完全相等,管内无任何阻力物,其流通性与普通风管基本一致,该消声风管的消声量随长度的增加而加大,因此,该消声风管可广泛用于抽、排风管或中央空调送风系统中起消声静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消声风管包括外壳板1、内吸声孔板2、吸声材料3、护面层4和槽形龙骨5,内吸声孔板2的形状与外壳板1的形状对应,内吸声孔板2与外壳板1之间用槽形龙骨5按照具体尺寸装配形成封闭的空腔6,所述吸声材料3装填于该空腔6中,在吸声材料3的外表面覆有护面层4。其中,所述吸声材料3可为纤维材料、灰泥材料等,实际操作中,常用纤维材料中的玻璃棉或矿渣棉来作为吸声材料。所述内吸声孔板2的内侧面到外壳板1外侧面之间的尺寸为复合厚度,复合厚度的尺寸根据噪声的大小来确定,当噪声在70-80dB内时,复合厚度为60mm,当噪声在81-90dB内时,复合厚度为80mm,当噪声在91dB以上,复合厚度为100mm,通过外壳板1和内吸声孔板2之间的吸声材料3的吸声作用降低噪声量级,实现消声的功能,噪声通过消声风管时被吸声材料3吸收衰减,其衰减量随风管长度增加而增加。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所述外壳板1的截面为矩形,其外壳板1的长度等于消声风管截面对角线的三倍,有10dB消声量,该消声量为基本消声量,另外,根据实际的需要可调增消声量,其操作方式为,根据消声风管的长度每增加一个风管截面对角线的长度即增加消声量6dB。
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所述外壳板1的截面为圆形,其外壳板1的长度等于消声风管截面直径的三倍,有10dB消声量,该消声量为基本消声量,另外,根据实际的需要可调增消声量,其操作方式为,根据消声风管的长度每增加一个风管截面直径的长度即增加消声量6dB。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消声风管局限在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小平,未经任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2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