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台柱伞形电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1728.0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6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旭明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台柱 伞形 电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具体涉及一种可作为台柱使用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抵挡寒冷天气,市场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电暖器,其采用的发热元件大多为电热丝发热体、石英管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卤素管发热体及导热油发热体,保健功能低或根本无保健功能。而现有的电暖器大多为移动摆放式,总是作为冬季家电产品单独供暖使用,而且使用时须要选择电暖器放置所占用的空间和是否有碍于室内活动,换季时还要把不用的电暖器收藏起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安装在桌台上作为台柱使用并可供暖的立式台柱伞形电暖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立式台柱伞形电暖器,包括用于安装在台桌面和底座之间的立柱及安装在立柱上部的伞形电加热装置。
上述伞形电加热装置包括一反射面向下的伞形反射罩及安装在伞形反射罩下方的发热单元;为了使用的安全性,防止身体碰到加热元件,伞形电加热装置还包括与伞形反射罩外缘接合的安全防护网,所述发热单元安装在伞形反射罩与安全防护网之间围成空间内。
上述立柱位于伞形电加热装置的中央,且其通过外管固定器固定伞形电加热装置;上述外管固定器安装在立柱上,且其上部连接伞形反射罩,中部通过管夹固定发热单元,下部连接固定安全防护网。
上述发热单元为碳素纤维发热管;进一步,上述发热单元为环状碳素纤维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在台桌上可作为台桌的台柱使用,且其立柱上部设伞形电加热装置又可以作为冬天取暖之用,使用方便,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立式台柱伞形电暖器,用于安装在台桌,既可以当作台桌的台柱使用,也同时可以作为电暖器为冬天取暖之用,其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立式台柱伞形电暖器,包括用于安装在台桌面3和底座4之间的立柱1及安装在立柱1上部的伞形电加热装置2。所述立柱1为金属管。上述伞形电加热装置2包括一反射面向下的伞形反射罩21及安装在伞形反射罩21下方的发热单元22;为了使用的安全性,防止身体碰到加热元件,伞形电加热装置2还包括与伞形反射罩21外缘接合的安全防护网23,所述发热单元22安装在伞形反射罩21与安全防护网23之间围成空间内。
进一步,上述立柱1位于伞形电加热装置2的中央,且其通过外管固定器固定伞形电加热装置2,形成灯塔状;上述外管固定器安装在立柱1上,且其上部连接伞形反射罩21,中部通过管夹固定发热单元22,下部连接固定安全防护网23。
上述发热单元22为碳素纤维发热管;进一步,上述发热单元22为环状碳素纤维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伞形电加热装置还连接有无线遥控电子电路,通过与之配套的遥控器实现开关和功率大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安装在台桌面3与底座4之间,可直接作为台桌的台柱使用,且内部设电加热装置又可以作为冬天取暖之用,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碳素纤维发热管为发热单元,其产生的热能以远红外辐射的形式直接作用到人体,该波长在3~14um之间的红外光谱被称为“生命之光”,具有十分强烈的渗透力,能够渗透皮下4~5mm,从内部温暖身体,给予生物细胞活力。因此对人体起到远红外保健和理疗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且无异味无污染。本实用新型不仅是高效节能的电暖器,也是一台非常理想的频谱理疗仪。用碳素纤维发热管较之其他电发热体有以下优点:1)高效——电热转换效率大于95%;2)安全——表温低不燃火;3)保健——具有明确的医学理疗效果;4)环保——不耗氧不排碳;辐射热能升温超快(仅2~5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旭明,未经黄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1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