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00671.2 | 申请日: | 2010-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廖尚茂;唐向东;蔡超;胡步毛;刘挺;叶九发;陆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E01D19/02;E01D19/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铁路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特别涉及一种铁路立交桥。
背景技术
贵阳客运站改造工程中,需新建机走联络线和出入段I线跨贵广正线(双线)。机走联络线与贵广正线交角为14°,桥长度(沿贵广线)120m,跨度16m。桥的一端接贵阳客站,另一端接既有黔桂线客车外绕线望城坡隧道。线位两侧建筑物多,线路右侧为既有的改建南客I线,施工时应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
按常规的设计方法通常可采取如下两种方案,1、采用跨度16m预应力简支道岔T梁。该梁式桥结构高度高,增长了两端连接的长度,对车站布置及望城坡隧道的改建影响大;2、净宽16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该钢筋混凝土框架顶板高度略高,由于斜交角度小,箱体易开裂,施工工作面大,对既有线行车影响大,基坑防护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能有效地降低结构高度,而且对既有线路行车影响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包括桥面结构的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正线铁路两侧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为嵌固桩;所述桥面结构是支撑固定于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顶部的预应力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很好地解决了净空控制结构高度,侧墙结合路基边坡处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了工程造价;结构新颖,与环境条 件结合好,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的平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的立面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中示出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第一挡水凸台13、防水层14、泄水管30、反滤层31、预应力板20、防水坡面21、第二挡水凸台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包括桥面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正线铁路两侧的第一侧墙11和第二侧墙12,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为嵌固桩,顺线路方向4m,跳槽开挖,对既有线行车影响最小,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风险,侧墙与路基边坡防护措施结合,大幅度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所述桥面结构是支撑固定于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顶部的预应力板20。板的高度为1.0m,降低了结构高度,很好地满足设计限界的要求。
参照图2,所述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顶部具有支撑槽,预应力板20的纵向两端嵌于支撑槽上。所述预应力板20及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上布设有防水排水构造。参照图2和图3,所述防水排水构造包括铺设在预应力板20顶面的防水坡面21,以及铺设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顶面的防水层14。所述防水排水构造还包括设置在预应力板20纵向端部的第二挡水凸台22,以及设置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顶部支撑槽外侧的第一挡水凸台13,第一挡水凸台13、第二挡水凸台22作用是阻止桥面 水通过桥面板端缝流入第一侧墙11、第二侧墙12内侧壁,影响本立交桥使用功效及美观。所述防水排水构造还包括布设在第一侧墙11与侧墙后背之间的反滤层31,反滤层31与泄水管30相连通,泄水管30与正线铁路既有的排水沟连。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板铁路立交桥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0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