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温度控制器的膜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0514.1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4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市联立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40 | 分类号: | H01H37/4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温度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盒,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温度控制器的膜盒。
背景技术
膜盒是温度控制器上的敏感元件,膜盒与毛细管相接,用于将毛细管内的油或酒精等感温工作介质遇热膨胀的体积量装换为自身的形变量,通过测量膜盒的形变量即可换算出温度的变化值。现有的膜盒结构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形变的误差较大的缺点,对于同一温度每次的形变量都有差异,使测量的温度变化量不准确,因此导致了温度控制器控制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控制器的高精度膜盒。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温度控制器的膜盒,由内层膜片、外层膜片和毛细管接头组成,内层膜片嵌入在外层膜片中,在外层膜片或内层膜片的中心设有一个毛细管接头,其毛细管接头内设有一通孔,通孔与内层膜片和外层膜片之间的空间相通。内层膜片和外层膜片呈凹形。
所述的内层膜片和外层膜片,其平面层为波纹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膜盒中两个凹形膜片嵌套在一起,两层膜片垂直的侧沿紧密贴在一起,加强了膜盒的密封性。膜片波纹状的平面层保证膜盒在多次弹性形变中具有较小的形变量误差,误差小于0.03mm。保证同一温度下对感温工作介质的体积膨胀量每次都具有同样的形变量,从而提高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膜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层膜片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层膜片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层膜片上毛细管接头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层膜片,2、内层膜片,3、毛细管接头,4、平面层,5、通孔,6、侧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用于温度控制器的膜盒,由内层膜片2、外层膜片1和毛细管接头3组成,内层膜片2嵌入在外层膜片1中,两层膜片圆周设置的垂直于平面层4的侧沿6相贴合,并在边缘处焊接。在外层膜片1的中心设有一个用于和装有感温工作介质的毛细管连接的毛细管接头3,其毛细管接头3内设有一通孔5,通孔5穿过外层膜片1中心与内层膜片2和外层膜片1之间的空间相通。
毛细管接头3也可以设置在内层膜片2上,毛细管接头3内的通孔5穿过内层膜片2中心与内层膜片2和外层膜片1之间的空间相通。
所述的内层膜片2和外层膜片1呈凹形,其膜片的平面层4为波纹状。
所制得的膜盒外径为15-30mm,一般设为19mm、20mm、22mm或26mm。根据尺寸大小,膜片平面层的波纹可设置2-4波。
本技术方案所述膜盒使用如下步骤制备:
(1)、用冲压的方法先冲压出一大一小两个圆形金属片,备用;
(2)、取步骤(1)制好的两个圆形金属片,将两个金属片按照小金属片在下,大金属片在上的方式重叠放置,然后放入事先制好的冲压模具内,并使其圆心重合,将两个金属片一次冲压成嵌套在一起的两个倒置的凹形膜片,其中小金属片被冲压成内层膜片,大金属片被冲压成外层膜片。两个圆形金属片的大小以保证冲压后内外两层膜片的圆周边缘平齐为准;
(3)将步骤(2)冲好的嵌套在一起的内外两层倒凹形膜片分离,在其中一个膜片的中心打孔,然后在中心孔处焊接一个毛细管接头,毛细管接头的中心孔与膜片的中心孔相通,另一个膜片备用。若在外层膜片的中心打孔,则毛细管接头焊接在外层膜片的凸出面上;若在内层膜片的中心打孔,则毛细管接头焊接在内层膜片的凹陷面上。
(4)焊接好毛细管接头后,将内层膜片重新嵌入在外层膜片中,使内层膜片与外层膜片的圆周边缘对齐后,密封焊接内外两层膜片的边缘,即制得膜盒。
以在外层膜片1上焊接毛细管接头3的方式为例,与膜盒连接的毛细管中的感温工作介质遇热膨胀时,由于膜盒整体密封,感温工作介质通过外层膜片1中心的通孔5压迫内层膜片2使其产生形变,感温工作介质的膨胀量被转换为内层膜片2的变形量。通过测量内层膜片2中心的突出量测算出温度的变化,以便对温度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市联立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市联立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0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