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助力装置的电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0285.3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政 |
主分类号: | B62M11/02 | 分类号: | B62M1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03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装置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尤其是助力传动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自行车脚踏助力传动装置,其主动链轮(大飞)的设置点由于受到电池组体积的空间障碍,只能设置在骑车人坐垫的后下方,即电池组得后方。这个位置对于骑车人来说,要想蹬踏脚踏板,身子只能前倾,姿势难看,使骑车人很不舒服,也使不上劲;尤其是长距离骑车,让骑车人感到太累,太蹩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电动自行车脚踏助力传动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方便驾车人用力蹬踏踏脚板、符合人体工程、不易使人感到疲劳、传动稳定、可靠的带助力传动装置的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助力装置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在电动自行车放脚凹槽下部靠前轮处设置一主动扇形齿轮;在主动链轮轴上同轴连接有从动扇形齿轮;主动扇形齿轮与从动扇形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在传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垂直啮合的锥形齿轮;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链轮链连接;踏脚板安装在主动扇形齿轮的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驾车人用力蹬踏踏脚板、符合人体工程、不易使人感到疲劳、传动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助力装置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在电动自行车放脚凹槽下部靠前轮处设置一主动扇形齿轮1;在主动链轮6轴上同轴连接有从动扇形齿轮2;主动扇形齿轮1与从动扇形齿轮2通过传动轴3连接;在传动轴3两端分别设置有垂直啮合的锥形齿轮4、5;主动链轮6通过链条与从动链轮7链连接;踏脚板8安装在主动扇形齿轮1的轴上。
如图1,原有的踏脚板位置通常设置在B点,本实用新型将踏脚板位置设置在A点。这样,当踩踏踏脚板8时,骑车者腿弯曲度比较合适,也利于骑车者腿蹬踏使力,满足人体工程需要。主动扇形齿轮1固定在车架上,从动扇形齿轮2固定在主动链轮6的轴上,传动轴3通过在车架上设置轴套或轴承套固定,主动链轮6与从动链轮7位置保持不变。本实用新型当骑车者踩踏踏脚板8时,主动扇形齿轮1便通过锥形齿轮4将主动扇形齿轮的轴向转动改变成传动轴3的垂直转动;传动轴3的另一端锥形齿轮5又与从动扇形齿轮2啮合,将垂直转动改变成同轴的主动链轮6的轴向转动;通过链传动,再带动从动链轮7转动;从而使电动自行车的主动轮转动。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可以将主动扇形齿轮得半径缩短与踏脚板8的踏脚杆,从而使动力臂远远大于阻力臂,使骑车者十分省力。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力与蹬踏力共存,对于绝大多数骑车者来说,都是十分喜爱的。有电用电,无电自踏,若为健身,有电也踏。骑车者能够方便自如的在电动自行车上蹬踏踏脚板,省力适身,方便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政,未经周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0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盘之传动设备及水平设备
- 下一篇:水陆两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