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三维退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59205.4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6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碧海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维 退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业另部件加工中使用的退磁机,具体的说一种新型的三维退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另部件和中小型轴承内外套圈的退磁工艺,基本上都是将工件装在工装塑料盘来实现退磁。该塑料盘自身高度就有20~50mm不等。空中磁阻无穷大,距离越远,磁场就越弱。另外,各个紧密接触的另部件端面容易产生残磁,这就给退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也因此,往往需要多次退磁工序才能达到退磁的要求。
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见到对机械另部件及轴承的退磁采用三维退磁机的相关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在已有退磁机的基础上提供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安装使用以及调节方便,使用可靠的一种新型的三维退磁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三维退磁机,其特征是:有一个固定机架,机架上端固定有一块凹口向下的固定板,固定板凹口的两头在其内面各设有一个滚筒,其中一个滚筒通过三角皮带连接减速电机,两个滚筒之间由输送带连接在一起;机架中间设有磁辊吊架,磁辊吊架下端中间固定一对下磁辊,下磁辊中心轴端头为磁辊轴承座,下磁辊中心轴上的皮带轮与电机之间用三角皮带配合连接;磁辊吊架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框架,框架内安装有一对上磁辊,固定框架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丝杆以及丝杆上端的调节盘;固定板的上端还固定有耐油橡胶压件板。
所述的下磁辊设置在输送带正下端。
所述的固定框架高度可任意调整,两个调节盘、丝杆可根据退磁需要调整高度(可调整距离200mm以下)。
所述的凹形固定板其中间为空心的,输送带就安装在其中间。
所述的耐油橡胶压件是长方形的,它是当退磁工件通过磁场时,它能避免工件碰伤或碰破,同时保证工件能够顺利通过输送带的磁场。
所述的三维退磁机是采用四个永磁辊,上面两根磁辊与下面两根磁辊是垂直相对的,辊轴距离的200~280mm。
所述的三维退磁机是采用四个永磁辊,上面两根磁辊之间的距离和下面两根磁辊之间的距离约250mm,上面两根磁辊与下面两根磁辊是垂直相对的,辊轴距离的约240mm。这个关键的技术参数是保证上下磁场一端是N极,另一端是S极。下面两根磁辊由电机带动,而上面两根磁辊则完全由下面磁辊驱动。上面两根磁辊在200mm的高度内可能任意调整。
本实用新型三维退磁机在工作时可以产生水平、垂直和斜线(当转到45度角时)三个方向对试件进行退磁,所以称之为三维。由于设计成以上的结构,本退磁机在对工件进行退磁时有相互垂直对应的上下两个磁场,磁力线由下磁辊的N极出发,直接穿过试件进入到另一磁辊的S极,当工件从三维磁场通过时,N极与S极交相变化,构成闭合回路,磁极交替交迭,磁场强度递减,工件渐离磁场。磁力线既有水平份量,又有垂直份量和斜线的份量,呈多方向性,用三维立体磁场退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退磁效果好,退后残磁远低于国家和行业标准。总之,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解决中小型轴承带塑料料盘退磁困难的问题,而且对大型机械部件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产品退磁,其效果也最为理想。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机架,2固定板,3滚筒,4输送带,5磁辊吊架,6下磁辊,7三角皮带,8固定框架,9上磁辊,10丝杆,11调节盘,12耐油橡胶压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有一个固定机架1,机架1上端固定有一块凹口向下的固定板2,固定板2凹口的两头在其内面各设有一个滚筒3,其中一个滚筒3通过三角皮带7连接减速电机,两个滚筒之间由输送带4连接在一起;机架1中间设有磁辊吊架5,磁辊吊架5下端中间固定一对下磁辊6,下磁辊6中心轴端头为磁辊轴承座,下磁辊6中心轴上的皮带轮与电机之间用三角皮带配合连接;磁辊吊架5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框架8,框架8内安装有一对上磁辊9,固定框架8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丝杆10以及丝杆10上端的调节盘11;固定板2的上端还固定有耐油橡胶压件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碧海,未经陈碧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59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加热电加热一体化热水器内胆
- 下一篇:小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