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系统电脑针织机织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049956.8 | 申请日: | 2010-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4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靖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靖敏 | 
| 主分类号: | D04B35/08 | 分类号: | D04B35/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电脑 针织 机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针,具体是涉及一种单系统电脑针织机织针,用于单系统电脑针织机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单系统电脑针织机织针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针尾1’、与针尾1’为一个整体的针身2’、针夸头3’和翻针弹簧片4’,针身2’的一端形成针钩5’。弹簧片4’的固定部41’固定在针身2’上,固定部41’的一端微微翘起向前延伸成为动作部42’,固定部41’和动作部42’之间非常平滑。
翻针弹簧片4’在翻针、花样编织、收针放针、绞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的翻针弹簧片4’有如下的缺点:编织密度较松、收针和放针比较慢、绞花不合理、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效果更好的单系统电脑针织机织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系统电脑针织机织针,包括针尾、与针尾为一个整体的针身、针夸头和翻针弹簧片;针尾设置在针身的一端,针身的另一端形成针钩;针夸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针身上,其与针钩配合;翻针弹簧片固定在针身上,其包括固定部和动作部,固定部和动作部为一个整体,固定部固定在针身上,动作部与针身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针弹簧片的固定部一端向上折弯形成连接部,动作部连接在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部与固定部的夹角≤13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部与固定部的夹角为12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2、编织密度更紧凑、收针和放针更快捷、绞花更合理;3、不易断裂,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翻针弹簧片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针弹簧片的纵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针尾1、与针尾为一个整体的针身2、针夸头3和翻针弹簧片4。针尾1设置在针身2的一端,针身2的另一端形成针钩5。针夸头3通过转轴6转动连接在针身1上,其与针钩5配合,针夸头3可以转动到与针钩5闭合的位置。翻针弹簧片4固定在针身2上,其包括固定部41、动作部42和连接部43,固定部41、动作部42和连接部43为一个整体,属于同一片金属片。固定部41固定在针身2上,动作部42与针身2配合。翻针弹簧片4的固定部41一端向上折弯形成了连接部43,动作部42连接在连接部43上。
连接部23与固定部21的夹角α≤135°,一般夹角α的度数为90°~135°,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α的度数为120°。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靖敏,未经王靖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49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