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049325.6 | 申请日: | 2010-0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2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军;张锦帆;凌硕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纪元;赵卫康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纤维 滤膜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带有布水系统的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近40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膜分离过程是一种动态过滤过程,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因此,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节能、投资少、操作简便、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从过滤精度角度,分离膜可分为反渗透膜,超滤膜和微滤膜;从组件结构角度,分离膜有板式、管式、中空纤维式等形式。其中,中空纤维过滤膜以其组件填充密度高,有效过滤面积大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膜过滤方式之一。但是,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一般是将若干中空纤维过滤膜与中心管固定在容器内,其内部水流的分布均匀与否,也将直接影响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的过滤效率,反冲洗效率,从而影响到组件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技术领域中,组件内部的布水结构也是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的技术问题。
专利申请号为CN03230297.5公开了一种中空纤维过滤膜过滤器的集布水装置,它包括位于组件两端的若干条渠式布水架,分别起到分布进水和收集产水的作用,所述的布水架同时将组件内的中空纤维过滤膜分割成若干个膜束。但是,此种布水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组件内部进水和产水的均匀分布和收集的技术问题,但是布水架位于膜束两端,极容易在膜丝根部产生水流的“死区”,变成藏污耐垢的区域,长时间运行后会影响组件的正常运行。
专利申请号为CN200420056864.也公开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其中包括气液分布器置于膜组件的两端,中空纤维束放置在气液分布器内,膜组件两端纤维与气液分布器粘结并固定在承压外壳内。同样地,此种结构也会造成在膜丝根部产生水流的“死区”,长时间运行后会影响组件的正常运行;而且气液分布器的存在,尤其是气液分布器布置于接近膜丝根部即膜丝浇注面,势必会占据一部分组件空间,造成组件内膜丝填充密度下降,影响组件的产水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中空超滤膜组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既可以获得良好的布水、集水效果,又能保证组件内膜丝填充密度,耐污堵,反洗效果较好,且使用寿命长的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包括由中空纤维过滤膜、中心管和壳体,所述中空纤维过滤膜包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中心管设有与中心管相通的分枝,所述中心管和分枝上设有水孔。
上述分枝既可设置在中心管上部作为布水器;可设置于中心管下部作为集水器;也可同时设置于中心管的上下部,分别作为布水器和集水器。
作为优选,所述分枝设有四根,呈十字形排布,且与中心管垂直,所述中心管位于十字形的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分枝设于中心管上端,距上端口距离为中心管总长的处。
作为优选,所述分枝设于中心管下端,距下端口距离为中心管总长的处。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管和分枝设置的水孔直径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阻水器,所述阻水器靠近上端盖,阻水器位于中心管上端处。
作为优选,所述阻水器设有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纤维过滤膜是超滤膜,采用PVDF膜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纤维过滤膜是微滤膜,采用PVDF膜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纤维过滤膜两端由环氧树脂密封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待过滤的液体能够在组件内部均匀的分布和收集,充分提高了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填充密度高,有效过滤面积大的特点,大大地提高了过滤效率和产水质量;
2、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超滤组件存在的产水量小,清洗效果差等问题,工作过程中各处均有液体流动,无死区;
3、本实用新型产水量大,清洗效果好,且组装方便;
4、上端盖与下端盖为一体化的结构且结构相同,一体化的结构的端盖可以采用模具制造,结构相同可以减少部件的种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滤膜组件的实施例1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滤膜组件的实施例2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超滤膜组件的实施例3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超滤膜组件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49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