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复合相线接头盒及其接入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020046766.0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3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郝旭东;龚延兴;孙刚;赵玉柱;张勇平;牛晓民;张长久;刘亚新;王剑;王萍;邓春;王珣;安光辉;王宝;江大林;章飚;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复合 接头 及其 接入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更具体地,涉及光纤复合相线(OPPC)接头盒的进线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复合相线(OPPC)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光缆,由于在使用光纤复合相线的过程中,经常要使光纤复合相线穿过接头盒,而当光纤复合相线在穿过接头盒时,出于安全,必须要使OPPC在穿过接头盒的进线通道时要对光纤复合相线的光纤单元进行密封。而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接头盒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光纤复合相线在穿过接头盒的进线通道时,由于通道的直径比光纤复合相线中的光纤单元直径略微大,使得光纤与通道之间留有空隙,从而不能很好地将光纤复合相线的光纤单元密封在接头盒的光纤通道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光纤复合相线接头盒的进线密封结构,使得在光纤复合相线的光纤单元穿过接头盒的通道时能够很好地将光纤单元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纤复合相线接头盒的进线密封结构,其包括接头盒体,其中,在所述接头盒体上设置有相线接入通道和注胶孔。其中,相线接入通道用于接入所述光纤复合相线;注胶孔与所述相线接入通道连通以注入密封胶。
优选地,相线接入通道包括:空腔,用于容纳从外部接入的光纤复合相线;光纤单元穿孔,用于使光纤复合相线的光纤单元穿过并进入接头盒的内部。
优选地,空腔处的内径大于光纤单元穿孔的内径,在空腔与光纤单元穿孔之间形成台阶。
优选地,空腔包括第一空腔部和第二空腔部。其中,第一空腔部与光纤单元穿孔邻近,所述注胶孔连通至该第一空腔部;第二空腔部与第二空腔部邻近,并位于第二空腔部的外侧,其中,第二空腔部的内径大于第一空腔部的内径。
优选地,相线接入通道还包括连接止口部,其位于第二空腔部的外侧,用于连接光纤复合相线。
优选地,第一空腔部为由圆柱形内表面所限定的圆柱形空腔;第二空腔部为由圆锥形内表面所限定的圆锥形空腔,其朝向外侧开口。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复合相线接头盒,其具有上文所述的进线密封结构。
优选地,在接头盒体的侧面形成有凸出的接入部,相线接入通道形成于接入部中。
优选地,在接入部的下部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用于支撑光纤复合相线的支撑部。
通过在该用于接入光纤复合相线的接入部上设置注胶孔和空腔以及台阶,并且注胶孔与相线接入通道连通,形成固定的进线密封结构。从而在光纤复合相线接入后注入密封胶,使得密封胶在遇到台阶后堆积在空腔总,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OPPC进线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复合相线接头盒具有进线密封结构。该进线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接头盒体1,接头盒体1的侧面形成有凸出的接入部12。在接入部12中形成有相线接入通道13。在该接入部12上还设置有注胶孔3。相线接入通道13用来接入光纤复合相线2。注胶孔3与相线接入通道13连通,在光纤复合相线2接入后注入密封胶,形成固定的进线密封结构。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相线接入通道13包括:空腔A,容纳从外部接入的光纤复合相线2;光纤单元穿孔131,使光纤复合相线2的光纤单元21穿过并进入所述接头盒体1的内部。其中,空腔A处的内径大于光纤单元穿孔131的内径,并且在空腔A与光纤单元穿孔131之间形成台阶135。
空腔A由两部分构成:第一空腔部132和第二空腔部133。其中,第一空腔部132与光纤单元穿孔131邻近,是由圆柱形内表面所限定的圆柱形空腔,注胶孔3连通至该第一空腔部132;第二空腔部133与第二空腔部132邻近,并位于第二空腔部132的外侧,为由圆锥形内表面所限定的圆锥形空腔,其朝向外侧开口。这样,第二空腔部133的内径大于第一空腔部132的内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第二空腔部133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也是圆柱形空腔,内径大于第一空腔部132。
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在第二空腔部133的外侧还连接止口部134,光纤复合相线2插接在该连接止口部134处。
另外,接入部12的下部还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部121,光纤复合相线2可以支撑在该支撑部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46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点滴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分路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