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贯通式电袋复合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42624.7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1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井得江;赵广和;马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东北苑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01 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贯通 式电袋 复合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贯通式电袋复合除尘器,用于治理烟气和粉尘所造成的污染及对粉尘的回收。
技术背景:
目前已知的电袋复合除尘器一般都是将电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串联在一起组合而成,但是这种组合不能充分发挥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各自优势,造成除尘器的体积庞大、阻力增加、除尘效率提高的幅度有限。本实用新型是综合利用和有机结合电除尘与布袋除尘的优点,先由电除尘室捕集烟气和含尘气体中大量的大颗粒粉尘,可收集烟气和含尘气体中80%左右的粉尘量,再结合后者布袋除尘室收集剩余的粒径在0.2~0.5μm之间细微的粉尘,是一种组合式高效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除尘能力稳定、体积小、阻力低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贯通式电袋复合除尘器主要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1、为了减少除尘器占地面积,有利于使用单位对现有除尘器进行改造,本除尘器采取前电后袋和贯通式结构形式。
2、为了减少除尘器的阻力,将电除尘室与布袋除尘室有机的结合,结合部为贯通式过渡室,并设置导流栅和挡风板,导流栅为机翼型。使电除尘室排出来的气体能够顺畅、均匀的从下部进入布袋除尘室,又可使每个 布袋的除尘负荷尽量平均,并可有效防止布袋清灰时粉尘倒流再次进入电除尘室,从而避免了电除尘室的二次扬尘。
3、为了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电除尘室和布袋除尘室分别采取如下结构:
①在除尘器的电除尘室入口处设置百叶窗和适当开孔率的气流分布板,百叶窗制成向下倾斜45度板式结构,气流分布板开孔率为75%,不但使含尘气体进入电除尘室时其中较大较重颗粒在百叶窗的作用下落入除尘器灰斗,而且使含尘气流得到减速、扩散并均匀分布。
②为了使尘粒在电除尘室得到充分荷电和合理的电场风速,电晕极采用芒刺电晕线,集尘电极板采用S型。芒刺线以尖端放电代替沿极线全长放电,可使其放电强度高、起晕电压低并能增强电风,并可减弱和防止粉尘浓度大时出现电晕封闭现象,适于净化含尘浓度较高、粉尘比电阻高的含尘气体。S型集尘电极板可使其表面上的电场电流分布均匀、火花电压高,有利于粉尘在板面上沉积并能顺利落入灰斗,二次扬尘少,同时具有良好的振打性,易于清灰,而且刚度好,不易变形。从而确定电除尘室的电场风速为0.8~1.2米/秒,气体中尘粒的趋近速度0.07~0.1米/秒,集尘板的高度/宽度比为1.2。
③对于后部的布袋除尘室,采用脉冲反吹圆布袋立式结构,由于大部分粉尘已被电除尘室捕捉处理掉,仅剩少量的微细粉尘进入布袋除尘室并且粉尘粒子仍带有少量电荷,更有利于布袋的捕捉粉尘能力和清灰,可使布袋的过滤风速达到3~3.5米/分,并使清灰周期延长,实现了处理同样风量条件下布袋数量减少、清灰次数降低、减小体积、延长布袋使用寿命的 目的。
4、为了保证除尘器有效清灰,电除尘室采用振打清灰方式,设置上部放电极振打清灰机构和下部集尘极振打清灰机构,运行时根据设定的周期交替分室清灰。布袋除尘室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机构,根据布袋除尘室运行时的压差分室进行清灰。电除尘室的振打清灰和布袋除尘室的脉冲喷吹清灰的频率、时长统一由除尘器的电控装置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除尘器的体积减少,实现了电除尘与布袋除尘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两者各自的优势并实现了优势互补,除尘器的阻力为900~1100Pa,除尘效率达99.9%以上,特别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果更佳,具有阻力低、效率高、满足高标准排放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整流栅剖面图
图3是气流分布板平面图
图中:1除尘器本体,2集尘极振打清灰机构,3气流分布板,4入口百叶窗,5进风口,6集尘极板,7芒刺电晕极,8电晕极振打清灰机构,9过渡室,9-1挡风板,9-2整流栅,10脉冲喷吹清灰机构,11滤袋组,12净气室,13出风口,14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东北苑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吉林东北苑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42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