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的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032874.2 | 申请日: | 201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5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尹丽云 |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换挡 机构 总成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换挡结构总成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经常需要换挡,换挡就是把发动机传送来的推动力经过变速箱传送到行使系统去。当车起步时,汽车和路面的摩擦力比较大,这就需要用低速挡来起步,随着车速增加摩擦减少,就要换到高速挡行使,否则,要想提速只有不断加大油门,这样对车的磨损非常大。反之,正高速行使时如遇到紧急情况而减速后,速度慢到一定程度,仍然继续用高速挡的话,油门一下会加不上去,这时就需要减挡以保证车行使正常。
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由换挡操纵杆和支架座等主要零件组成,固定在车内,为了减轻汽车的重量,一般换挡机构总成的支架座是使用塑料(PA6+30%GF,尼龙+30%玻纤)。请参阅图1及图2,换挡机构通过支架座1下面的安装孔,用螺栓2和汽车底盘固定,然而,这样的安装方式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安装时,由于锁紧力太大,直接导致塑料支架座开裂的问题。
2、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受到往复操作的冲击力,塑料支架座产生开裂的问题。
3、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受到往复操作的冲击力,塑料支架座产生安装孔磨损扩大而失去定位作用的问题。
一般换挡机构的失效,往往是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会导致用户的极大抱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易损坏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汽车换挡机构总成,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的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的固定结构,包括:支架座、其底部具有若干个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内具有一圈凸起;柔性套、其侧壁外部具 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环形凹槽,以便使所述柔性套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金属套圈、安装在所述柔性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柔性套为软质橡胶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金属套圈为侧壁具有开口的金属开口套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金属套圈的内壁与螺栓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少支架座的开裂率,降低因为安装孔的磨损而导致的定位不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面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金属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3,一种用于汽车换挡机构总成的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座5、其底部具有若干个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内具有一圈凸起;
柔性套4、其侧壁外部具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环形凹槽,以便使所述柔性套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
金属套圈3、安装在所述柔性套内。
进一步的,柔性套4为软质橡胶套。
进一步的,金属套圈3的内壁与螺栓适配,采用金属套圈3与螺栓直接接触,不仅能够增加接触的紧密性,也能大大降低磨损的速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金属套圈3为侧壁具有开口的金属开口套圈。由于金属套圈3为开口套圈,使得其产生了向外的弹力,当金属开口套圈3与柔性套4嵌套时,向外的弹力变为安装预紧力,使得金属开口套圈3不易从柔性套4中脱落。此外,由于开口并非一直线,而是使开口位置的侧壁可以互相疏松嵌套(即,开口位置的侧壁互相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无法完全分离)的结构,因此,可以预防螺栓在剧烈的冲击下,从金属套圈3的开口处滑 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支架座与金属套圈之间的柔性套,缓冲了往复操作的冲击力,使支架座的位置更加稳定可靠;金属套圈与螺栓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增加了接触的紧密型,降低了磨损速率;并且,金属套圈的开口结构不仅增加了其与柔性套之间的安装稳固性,也能够避免螺栓在剧烈的冲击力下从金属套圈内滑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2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