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26384.1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3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和;郑波;尹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气液分离器,常常依靠气体与液体密度差异的原理进行气液分离,气体在上升分离过程中会夹带着一些小液滴,从而会存在分离出的气体不纯、气液分离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气液分离器往往还存在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缺陷。
该气液分离器适用于各种气液两相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经节流装置节流后气液混合制冷剂的分离,此时气液两相进管与节流装置出管连接,液相出管连接蒸发器进口,而气相出管通过阻力部件直接连接至压缩机吸气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改善了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简化结构、减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气液分离器,包括有密闭结构的壳体、液相出管、气相出管和气液两相进管;所述液相出管设置在壳体底部,气相出管位于壳体顶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有位于壳体内腔中的气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两相进管与气液分离机构的入口连通,气相出管与气液分离机构的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机构为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管壁外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小孔。
所述气液两相进管位于在气相出管的下方,所述气液分离机构的入口位于气液分离机构的出口的下方。
所述的气液分离机构与所述气液两相进管和气相出管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所述螺旋管包括有多层管道按螺旋形状缠绕形成的管体,多个小孔设置在管体上半部的外沿管壁处,且开孔处无毛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由于包括有位于壳体内腔中的气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两相进管与气液分离机构的入口连通,气相出管与气液分离机构的出口连通;气液两相进管固定在气相出管的下方,所述气液分离机构的入口位于气液分离机构的出口的下方;气液分离机构为一种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管壁外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小孔。气液两相混合物从气液两相进管进入螺旋管,在螺旋管内部流动时,气液两相混合物中气体与液体因所受离心力不同而分层,液体分布在螺旋管管壁外沿层,分层后液态冷媒受离心力作用从螺旋管管壁外沿的小孔甩出,流入壳体中并从壳体底部液相出管流出;而气体在螺旋管内流动不断上升,从顶部气相出管流出,从而实现气液分离。
该气液分离器适用于各种气液两相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经节流装置节流后气液混合制冷剂的分离,此时气液两相进管与节流装置出管连接,液相出管连接蒸发器进口,而气相出管通过阻力部件直接连接至压缩机吸气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气液分离效果好、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的螺旋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的螺旋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的螺旋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液两相进管,2、气相出管,3、液相出管,4、螺旋管,5、壳体,6、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液分离器,请见图1至图6,包括有密闭结构的壳体5、液相出管3、气相出管2和气液两相进管1;所述液相出管3设置在壳体5底部,气相出管2位于壳体5顶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有位于壳体5内腔中的气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两相进管1与气液分离机构的入口连通,气相出管2与气液分离机构的出口连通。
所述气液两相进管1位于在气相出管2的下方,所述气液分离机构的入口位于气液分离机构的出口的下方。
所述气液分离机构为一种螺旋管4,所述螺旋管4的管壁外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小孔6。
所述的气液分离机构与所述气液两相进管1和气相出管2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整体结构形式为管筒式结构,壳体5为套筒,所述套筒底部呈倒置锥形或圆台状,有利于加大液体流出速度及减小其储液量。
所述螺旋管外沿管壁与壳体内壁有一定间隙,且螺旋管的外沿管壁分布有多个小孔6,间隙可保证从小孔甩出的液相制冷剂可顺畅流向壳体下部。
所述气液两相进管1位于壳体5的中下部,并与螺旋管外沿管壁相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6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