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回火、防干烧的沼气脱硫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026340.9 | 申请日: | 201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胡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雄辉 |
| 主分类号: | A62C4/00 | 分类号: | A62C4/00;F16K17/04;F16K15/00;C10L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427 广东省中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火 防干烧 沼气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系统所用脱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防回火、防干烧的沼气脱硫器。
【背景技术】
沼气中主要含有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具有强腐蚀性,也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为防止硫化氢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防止对燃气灶具和沼气系统的腐蚀,提高沼气纯度,在沼气系统中均安装有脱硫器,脱硫器是一种可将硫化氢气体去除的装置。沼气供气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任何一处的泄露都会导致系统压差发生变化,当脱硫器两端产生负压情况时,即脱硫器进气端压力小于出气端压力时,此时如果用户处于用气状态,就可能导致管道回火,毁坏沼气系统,甚至发生爆炸的安全隐患,另外,沼气池需要定期出料加料,这个时候沼气池和大气相通,而用户在使用沼气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忘记关闭系统供气开关的情况,这个时候大气就随管道进入到脱硫器中,大气中的氧气会和脱硫器中脱硫剂(硫化铁)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烧坏脱硫器,现有的脱硫器由于设计不够完善,很容易出现脱硫器被烧毁的情况,从而引发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技术下而研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向全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回火、防干烧、脱硫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沼气脱硫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防回火、防干烧的沼气脱硫器,包括有可盛装脱硫剂的脱硫瓶,脱硫瓶上设有可装入或卸除脱硫剂的瓶口以及与之密封配合的瓶盖,脱硫瓶上还设有沼气进气口和沼气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气进气口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的沼气出气口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为相同结构,包括设有进气口的第一阀盖、设有出气口的第二阀盖,两阀盖密封连接形成一阀腔,在阀腔内设有一弹簧,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阀腔内,弹簧另一端连接有可打开或关闭第一阀盖之进气口的阀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腔内固定设有一档板,所述的弹簧一端安装在挡板上,在挡板上设有多个供沼气通过的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脱硫瓶上设有可检测瓶内沼气压力的测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于:
通过在脱硫瓶的沼气进气口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在脱硫瓶的沼气出气口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当脱硫器两端产生负压情况,即脱硫器进气端压力小于出气端压力时,两个单向阀均关闭,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回火和干烧的情况,因此具有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向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列一,如图1所示,一种防回火、防干烧的沼气脱硫器,包括有可盛装脱硫剂的脱硫瓶1,脱硫瓶1上设有可装入或卸除脱硫剂的瓶口101以及与之密封配合的瓶盖102,脱硫瓶1上还设有沼气进气口103和沼气出气口104,在沼气进气口103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2,在沼气出气口104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进气阀2和单向出气阀3为相同结构,包括设有进气口的第一阀盖4、设有出气口的第二阀盖5,两阀盖密封连接形成一阀腔6,在阀腔6内设有一弹簧7,弹簧7一端固定连接在阀腔6内,弹簧7另一端连接有可打开或关闭第一阀盖4之进气口的阀板8。阀腔6内固定设有一档板9,弹簧7一端安装在挡板9上,为使沼气能在阀腔6内流通,在挡板9上设有多个供沼气通过的气孔10。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单向阀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还可以为其它方式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中,脱硫瓶1上还设有可检测瓶内沼气压力的测压装置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雄辉,未经胡雄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6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