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克服含气油井气锁的采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9651.2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白玉贵;白虎东;白静;白伟东;李香玲;白虎丰;白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玉贵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47/00;E21B43/3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吕宏 |
地址: | 7174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服 油井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克服含气油井气锁的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油田的油井中,抽油泵与筛管之间往往会连接十几米甚至几百米长的中间管(也称延伸管)以及阴极保护器等,抽油泵与筛管之间的距离太远(参见图3),井桶内的油液面远远高于筛管。当油和气体不断地同时从筛管的孔内进入中间管后,中间管内气体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形成气室效应(也称气锁),气体在中间管内占据了油液的位置,使得油液不能正常进入抽油泵,这种气锁现象严重影响着抽油泵对油液的抽吸作用,会直接导致采油效率和产量的降低。另外,当油液进不到抽油泵时抽油泵就会出现空磨现象,很容易使抽油泵损坏,需要经常对抽油泵进行维修或更换,既影响正常生产,又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这种结构方式一直应用在很多采油装置中,所以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采油效率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克服气锁现象、可防止抽油泵空磨、提高采油效率的可克服含气油井气锁的采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这种采油装置包括抽油管和抽油泵,其主要是将筛管直接与抽油泵底部固定连接,尾管又与筛管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抽油泵底部也可固定连接一油气分离装置,尾管又与油气分离装置底部固定连接。
抽油泵与抽油管螺纹连接。
油气分离装置与抽油泵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筛管直接与抽油泵底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锚直接与抽油泵底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抽油泵与筛管之间连接中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位于油井中的抽油管2上连接一带有抽油杆1的抽油泵3,带有进油孔的筛管4直接与抽油泵3的底部螺纹连接,带有堵头6的尾管5又与筛管4底部螺纹连接。这种结构方式应将抽油泵3的底端略高于油液面7,而油液面7略高于筛管4的进油孔。
这种结构方式由于完全不用中间管而使筛管4直接与抽油泵3连接,抽油泵3直接作用于油液,二者之间不出现可产生气锁的空间,油液中所含的绝大部分气体会从油液面7逸出,只有来不及逸出的一小部分气体随油液进入抽油泵3,但不会形成气锁现象,也不会对产量和抽油泵3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带有抽油杆1的抽油泵3底部直接螺纹连接一油气分离装置9(俗称气锚),但应使油液面7刚超过油气分离装置9的进油口8下沿,油气分离装置9的底部又连接一带有堵头6的尾管5。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本申请人曾获得专利权的“一种高效气锚”(专利号:200720031813.2)直接连接在抽油泵3底部,可获得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以致达到大幅度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
含有气体的油液由进油口8进入油气分离装置9后会使油、气得到很好的分离,抽油泵3抽到的全部是油液,根本不会产生气锁现象。
通过以上技术解决方案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完全去掉了现有采油装置中的中间管,使抽油泵与筛管或油气分离装置之间不存在能够产生气锁的空间,抽油泵直接抽吸油液,没有气锁现象出现,所以能够提高产量和采油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同时,克服了气锁现象就能保证抽油泵不会空磨,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由于对抽油泵的维修、更换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本实用新型在多口油井上试验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油量得到大幅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玉贵,未经白玉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9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话路盘及其用户接口电路
- 下一篇:新型环保余热轮烧石灰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