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卡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5383.7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杜方岭;王兆华;孙宏春;李海雷;王志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K5/10 | 分类号: | G21K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卡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照装置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涉及一种防止卡源故障的防卡源装置。
背景技术:
辐射灭菌是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用于灭菌的电磁波有微波、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它们都能通过特定的方式控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例如微波可以通过热产生杀死微生物的作用;紫外线使DNA分子相邻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抑制DNA复制与转录等功能,杀死微生物;X射线和γ射线能使其它物质氧化或产生自由基(OH·H)再作用与生物分子,或者直接作用于生物分子,打断氢键,使双键氧化、破坏环状结构或使某些分子聚合等方式,破坏和改变生物大分子结构,从而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即使可见光在长时间照射后,也能损害微生物或杀死它们,因为所有光合生物含有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细胞色素、黄素蛋白等光敏感色素,它吸收光能转变为激发态被活化,并将吸收的能量转移到氧,产生氧自由基作用于细胞,导致机体突变或死亡。
辐照灭菌技术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辐照加工用辐照装置指的是能够安全的利用辐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通过规范的辐照工艺对物品和材料进行加工的装置。目前使用的γ辐照装置基本上都是固定源湿法储源型γ射线装置。按照辐射源排列方式分为圆筒源、单板源和双板源是目前最多的辐照装置。传输系统采用的一般是单轨悬挂输送系统,当产品吊具靠近源板时,可能由于货物倾斜挤压源板,造成卡源故障。一旦发生卡源事故,其损失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2009年6月7日,河南杞县辐照源发生卡源故障,放射源无法回到安全位置。6月14日15时许,辐照室内接受辐照加工的辣椒粉由于放射源的长时间照射,温度过高自燃。在消防及环保部门采取灌注水等措施后,引燃物与当晚24时得到控制。有人散步谣言,说放射源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弄得人心惶惶,市民纷纷离家外逃,杞县县城出现“十室九空”的场景。在政府辟谣后,人们才纷纷返回家园。后国家环保部调集专家,使用机器人才将放射源成功降下,这个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社会影响巨大。2009年10月12日21时许,广州辐照研究中心发生货物加压放射源无法降回储源井中的卡源事故,幸亏有关部门处置得当,使信息公开,避免了事态扩大,减少了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卡源故障的方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有效防止卡源故障的防卡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安装在轨道上的固定架上连有相对设置的接触金属板,接触金属板的后段通过螺钉与固定架连接,连于固定架的弹簧位于接触金属板的前段内侧并与接触金属板连接,接触金属板外侧的固定架上安装有行程开关,接触金属板自进货咽口分别向前、后端的外侧方向倾斜,构成八字形,前端的进货口和后端的出货口均大于进货咽口。
在进入源板的轨道上安装本实用新型,前端的呈八字形口朝向进货方向,当货物超宽和/或倾斜挤压源板时,挤压接触金属板向外移动,当触动行程开关时产生报警并降源,货物传输链条停止运行,因此有效的防止了因货物超宽或倾斜挤压源板造成的卡源故障,当消除了货物超宽和/或倾斜挤压源板的情况后,弹簧将接触金属板拉回,货物传输链条继续运行。该防卡源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固定架2安装在轨道1,固定架2为平行架,接触金属板3由相对设置的两片钢板组成,接触金属板3的后段通过螺钉5与其中之一的固定架2活动连接,接触金属板3的前段连有连弹簧4,弹簧4位于接触金属板3的内侧并与固定架2连接,在位于接触金属板3外侧的固定架2上安装有行程开关6,接触金属板3自进货咽口7分别向前、后端的外侧方向倾斜,构成八字形,前端的进货口9和后端的出货口8均大于进货咽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5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