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棒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3841.5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气压棒,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具有良好气密效果的气压棒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气压棒是一种设于两相对运动的物体间,而可用以缓冲两者间的相对速度的构件,例如应用于门板或汽车后车厢盖上,可减缓其盖合速度,以避免因高速碰撞而损坏。
现有技术的气压棒主要包含有一外管、一轴杆及一活塞组件:该轴杆轴向穿设于该外管中,轴杆的一外端部突伸至外管外侧,轴杆的另一内端部则穿设于该外管之中;该活塞组件套设于轴杆的内端部上,其主要具有一管状活塞环及一裙状活塞环,该管状活塞环呈圆管状而套设于该轴杆上,其环壁面与外管的内壁间保留有间隙,该裙状活塞环套设于轴杆的内端部,其与外管的内壁间呈过盈配合,即该裙状活塞环是止撑于外管的内壁。
当推顶轴杆而带动活塞组件以该裙状活塞环为前端移动时,由于该裙状活塞环与外管内壁之间呈过盈配合,因此该裙状活塞环会因与管体内壁摩擦而无法顺畅移动,进而推顶该管状活塞环,使其弯曲突起而止撑于外管的内壁,造成该外管内部产生瞬间真空气密,借此气密效果形成的阻力以对该轴杆与活塞组件的移动产生缓冲的效果。
当使用者推顶轴杆的力的方向偏斜,或是外管内壁与裙状活塞环间相配合的尺寸有误差,而造成裙状活塞环的环壁面无法均匀接触外管的内壁时,将会造成该裙状活塞环无法均匀地推顶该管状活塞环,进而影响了该管状活塞环于外管中所造成的气密效果,甚至减弱此气压棒的缓冲效果,故现有技术的气压棒确有其待进一步改良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棒结构改良,希借此设计解决目前现有技术的气压棒中所设置的可相互推顶的二活塞环,会造成该气压棒的气密与缓冲效果不佳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使一气压棒结构改良包括有:
一外管;
一轴杆,其沿外管的轴向设置,该轴杆的一内端穿设于外管内部,另一外端突伸至外管外部;
一活塞环,其设置于轴杆的内端而穿设于外管内部,该活塞环是一体成型制作而成,且包含有一环圈部、一推顶部及一裙部,该环圈部呈中空管状,该推顶部成型于环圈部的内壁面间,其为一锥状的环型片体而于两相对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一环凹锥面及环凸锥面,该裙部环绕成型于该推顶部的环凸锥面的中央处,并进一步突伸出该环圈部环侧,该裙部的外径大于环圈部的外径。
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棒结构改良,包含有一外管、一轴杆及一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轴杆沿外管的轴向设置,轴杆两端分别为一内端及一外端,该内端穿设于外管内部,该外端突伸至外管外部;
活塞环设置于轴杆的内端而穿设于外管内部,该活塞环是一体成型制作而成,且包含有一环圈部、一推顶部及一裙部,该环圈部呈中空管状,该环圈部外壁面与外管的内壁间呈间隔设置而保留有间隙,该推顶部成型于环圈部的内壁面间,该推顶部为一锥状的环型片体而于两相对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一环凹锥面及环凸锥面,该裙部环绕成型于该推顶部的环凸锥面的中央处,并进一步突伸出该环圈部环侧,该裙部与环圈部的端缘呈间隔设置,其中,该裙部的外径大于环圈部的外径,而与外管的内壁间则呈过盈配合,进而止撑于外管的内壁。
所述的气压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前述活塞环的推顶部的环凹锥面与环圈部的内壁面间形成有一组合槽,前述轴杆包含有一杆体及一套接座,该杆体轴向设置于该外管中,杆体的一内端穿设于外管内部,另一外端轴向突伸至外管外部,该套接座设置于杆体的内端处,并组接于活塞环的组合槽中。
所述的气压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前述外管包含有一管体及一端盖,该管体轴向贯穿形成有一容室,并具有环绕该容室的一内壁,该管体的一前端封闭,另一后端呈一开口,该端盖能够盖设并封闭管体后端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活塞环的裙部可借由推顶活塞环的推顶部的中央部位,以使该推顶部均匀地将活塞环的环圈部止撑开来,如此一来,即使活塞环的裙部无法均匀接触外管的内壁,也可让该活塞环的环圈部于外管中形成良好的气密状态,进而有效达到加强气压棒的缓冲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环的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大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放大的侧视动作剖面图。
(10)外管 (11)管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3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固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具有防松功能的叶轮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