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曳引机永磁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3495.0 | 申请日: | 201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梁昌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昌勇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5/03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杨启成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曳引机 永磁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电梯上使用的曳引机永磁转子。
背景技术
曳引机永磁转子主要由轮毂、曳引轮、磁轭、永磁体四部分组成,但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不同的结构,现在常用的有以下有三种:
第一种:曳引轮和轮毂都是球墨铸铁铸造,曳引轮安装在轮毂的前端,磁轭安装在轮毂的后端,磁轭为软磁材料,结构如图1,该结构存在的缺点是:轮毂、曳引轮、磁轭都需要分开机加工,为保证曳引轮轮槽和轮毂外圆柱面装配后跳动不会超标,通常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这就导致了加工成本增加。
第二种:轮毂和磁轭设计为一体,并采用球墨铸铁铸造,曳引轮装配在轮毂的前端,如图2,该结构存在两个问题:1使用球墨铸铁的磁轭导磁性较差,对电机电气性能影响较大;2轮毂、曳引轮的都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才能保证曳引轮轮槽和轮毂外圆柱面装配后跳动不会超标,存在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第三种:中国专利200820102538.3公开的一种永磁转子,轮毂、曳引轮、磁轭全部采用球墨铸铁铸造为一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结构可以用一次加工的方法使曳引轮轮槽和轮毂外圆柱面跳动很小,但是,球墨铸铁的导磁性较差,同样会使电机电气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容易,容易保证曳引轮轮槽和轮毂外圆柱面跳动,并且还不会降低电机电气性能的曳引机永磁转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轮毂、曳引轮、磁轭、瓦片状永磁体,瓦片状永磁体紧贴在磁轭的内表面,其特别之处在于轮毂和曳引轮采用整体球墨铸铁加工而成,磁轭通过螺钉轴向固定在轮毂上,磁轭材料为软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由于轮毂和曳引轮采用球墨铸铁整体铸造为一体,然后通过螺钉与软磁材料磁轭固定连接,因此,具有加工容易,容易保证曳引轮轮槽和轮毂外圆柱面跳动,同时保证磁轭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的,不会降低电机电气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现有曳引机永磁转子结构半剖视图;
图2是第二种现有曳引机永磁转子结构半剖视图;
图3是第三种现有曳引机永磁转子结构半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转子其结构主要由曳引轮1、轮毂2、磁轭4、瓦片状永磁体5构成永磁永磁转子,磁轭4通过螺钉3轴向固定在轮毂2上,永磁体5紧贴在磁轭的内表面,相邻两瓦片状永磁体5的磁极极向相反。
在轮毂2与磁轭4的固定连接面的下面设置有定位凸台9,以方便轮毂2与磁轭4准确连接固定。
上述的曳引轮1和轮毂2采用整体球墨铸铁加工而成,中心有通孔8。
上述的与轮毂2连接的磁轭4材料为软磁材料,例如:Q235、20号钢等。
本实用新型将曳引轮1和轮毂2铸造为一整体,可以整体加工,曳引轮轮槽7和轮毂外圆面6跳动度容易保证。
磁轭4材料为软磁材料,导磁性好,有助于提高电机电气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昌勇,未经梁昌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3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裤脚磨损的裤子
- 下一篇:一种车辆出入单位自动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