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太阳能光电半导体空调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3123.8 | 申请日: | 201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钦;李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玉钦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光电 半导体 空调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太阳能光电半导体空调机,它是利用太阳能光电池产生的电能来驱动半导体制冷装置,实现热能传递的制冷技术。具体是将太阳能光电池,安装在车壳外,利用阳光转换的电能供给安装在车壳壁间,制冷端面向车座舱内的光-电-制冷空调装置。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目前车用空调制冷,都是利用R12或是R134a压缩释放的瞬间体积急剧膨胀就要吸收大量热能的原理制冷。由于R12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出于环保的要求发达国家从1996年开始改用R134a做制冷剂。
汽车空调,它的压缩机安装在发动机上,并用皮带驱动,冷凝器安装在汽车散热器的前方,而蒸发器在车里面,工作时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流经压缩机变成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冷凝器散热管降温冷却变成高压低温的液体,再经过贮液干燥器除湿与缓冲,然后以较稳定的压力和流量流向膨胀阀,经节流和降压最后流向蒸发器。制冷剂一遇低压环境即蒸发,吸收大量热能。车厢内的空气不断流经蒸发器,车厢内温度也就因此降低。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后再次变成低压气体,又重新被吸入压缩机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工作从而达到车内制冷的目的。
该技术的缺点是:汽车在阳光照射下,车内温度会迅速上升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封闭的轿车内部温度可以在15分钟内达到65℃,这样,车主在阳光下停车一段时间后都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车内的高温
这时,多数人的做法是启动车辆后直接打开空调进行降温,由于车内温度 过高,而汽车空调的功率有限,这样做的缺点是降温速度很慢,车内人员要忍受长达数分钟的高温,此时早已是大汗淋漓;即便是在车外等候,这样的做法也会对发动机和三元催化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还会造成空调系统的热负荷很大,且耽误时间、浪费燃油。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空调机的缺点,提供一种无污染,节能,安全,无噪音的绿色环保型车用太阳能半导体空调机。特别是夏季車停在烈日下,且车内凉爽宜人。
本发明:车用太阳能光电半导体空调机是将太阳能光电池组件安装在车外壳顶面上,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车外壳壁间,半导体制冷器热端,面向车舱外空气中。制冷时所产生的热由安装在热端面的散热器排放热量。其冷端,面向车舱内,所产生的冷由安装在冷端面的超导散冷器排放冷量至车舱内。根据情况也可通过超导管输送冷气至超导散冷器,车内合适的位置,辐射或用风机吹送冷气。
安装在车外壳顶面的太阳能光电池组件,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发的电能通过导线向车用储电池浮充电能,需要制冷时由储电池通过智能控制器向半导体制冷器供电,半导体制冷器,接收直流电能后,利用“塞贝克效应”的逆效应“珀尔帖效应”进行制冷,送至车舱内。
(四)、附图说明:附图1是车用太阳能光电半导体空调机安装示意图:
1,车外壳 2,太阳能光电池组件 3-1、3-2,电缆
4,车用蓄电池 5,半导体制冷器 6、9,超导散冷器
7,超导散热器 8-1、8-2,超导管 10,风机
11,智能控制器
(五)、车用太阳能光电半导体空调机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
车用太阳能光电半导体空调机是将太阳能光电池组件2,安装在车外壳1,顶面上,半导体制冷器5,安装在车外壳1,壁间,半导体制冷器5,热端,面向车舱外空气中,制冷时所产生的热由安装在热端面超导的散热器7,向空气散放热量。其冷端面向车舱内,所产生的冷,由安装在冷端面的超导散冷器6,排放冷量至车舱内。根据情况也可通过超导管8-1,8-2,输送冷气至超导散冷器9,输送到车内合适的位置,辐射或用风机10,吹送冷气。
安装在车外壳1,项面的太阳能光电池组件2,,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发的电能通过导线3-1,向车用蓄电池4,浮充电能,需要制冷时,由车用蓄电池4,通过智能控制器11,向半导体制冷器5,供电,半导体制冷器5,,接收直流电能后,利用“塞贝克效应”的逆效应“珀尔帖效应”进行制冷,送至车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玉钦,未经郭玉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3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砟轨道板模具预埋件定位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