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多层妇科检查床专用套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000138.9 | 申请日: | 2010-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6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翠;李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晓翠;李洪亮 |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多层 妇科 检查 专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多层妇科检查床专用套,特别适用于临床检查时患者的使用。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妇科检查床上一般都只有一床床单,仅铺于检查床床面上,检查床的腿架上通常或无铺设,或缠绕以纱布。在无铺设时,由于腿架较凉,患者很不舒适,同时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在缠绕以纱布时,如若即时更换,则给医生增加很多麻烦,如不即时更换,则很不卫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中国专利0256204.4和200620088795.7公开了妇科检查床专用套,都是在床套上加设腿架套,整个为一体的结构,患者不舒适,更换不方便,且无法满足少量清洗的需要。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多层妇科检查床专用套,使用方便,并可防止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次性多层妇科检查床专用套,由床罩(1)、支撑架(6)和床垫(5)组成,其特征在于床罩(1)由1~20层薄形材质(2)叠合构成,上有轧压的凹凸花纹,床罩(1)覆盖在床垫(5)上,以及向上延伸包裹住支撑架(6),并通过两面胶进行粘接。
所述的床垫(5)由背位床面(3)、臀位床面(4)、腿位床面(8)组成,通过合叶(7)连接在一起,其中背位床面靠上中间位置向外凸出部分,呈枕头状,臀位床面中间位置向内凹进,呈半臀部状,腿位床面中间向里凹进一块,呈半圆状,整个床垫(5)由医用聚苯烯、聚丙烯或工程塑料制成。
所述的支撑架(6)在床垫(5)的中部向上延伸,呈“厂”字形。
所述的薄形材质(2)材料为纸、或浸纸、或布、或塑料薄膜。
所述的薄形材质(2)外缘有一条撕条(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
1、使用后,患者舒适,方便地安置在病床上;
2、每次使用时,只要撕掉床罩最上层的一层薄形材质,既方便又卫生,能防止二次污染,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3、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罩 2、薄形材质 3、背位床面 4、臀位床面 5、床垫
6、支撑架 7、合叶 8、腿位床面 9、撕条
五、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如图1所示:
一次性多层妇科检查床专用套,由床罩1、支撑架6和床垫5组成,其特征在于床罩1由1~20层薄形材质2叠合构成,上有轧压的凹凸花纹,床罩1覆盖在床垫5上,以及向上延伸包裹住支撑架6,并通过两面胶进行粘接。
多层薄形材质2的每层相互之间的叠合可依靠薄膜间的相互吸合力而叠合一起,只需在多层薄形材质2上略施一点压力即可,这对塑料薄膜或薄纸很通用。为了使每层薄膜之间吸合得较好,可以对多层薄形材质2进行轧压,使多层薄形材质2上有轧压的凹凸花纹,这样就可使每层薄膜之间有牢靠的吸合,同时又通过薄形材质2外缘的撕条9来撕掉最上层的薄膜,易于撕开,同时又可满足少量清洗的需要。
为了使床罩1与床垫5较牢靠地粘合一起,床罩1的最下层是一层两面胶,安置床罩1时,撕下最下面的一层光面纸即可将床罩1粘合在床垫5上。
所述的床垫5由背位床面3、臀位床面4、腿位床面8组成,通过合叶7连接在一起,其中背位床面靠上中间位置向外凸出部分,呈枕头状,臀位床面中间位置向内凹进,呈半臀部状,腿位床面中间向里凹进一块,呈半圆状,整个床垫5由医用聚苯烯、聚丙烯或工程塑料制成。
由于床垫5为医用聚苯烯、聚丙烯或工程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病人躺在上面,不会滑动,同时枕头状和半臀部状的凹凸部位,可以更好的起到固定的作用,支撑架6,呈“厂”字形,接触面向内凹成圆弧形,便于患者架开双腿,不容易滑落,腿位床面中间向里凹进一块,下面便于放置检查器械。
所述的薄形材质2可以设计成多层薄形材质2均为纯植物制品,这样制造较为简便,也可以设计成多层薄膜是每1~2层纯植物制品隔着一层塑料薄膜、或者每1~4层布隔着一层塑料薄膜、或者每层无纺布隔着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可避免上面一层薄形制品被汗水沾湿而深透到下面各层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晓翠;李洪亮,未经宋晓翠;李洪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0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