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能电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9164022.0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红;彭世明;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源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2/14;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能 电池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超能隔离膜的超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内燃机汽车所使用的石油资源日益短缺,加之其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粉尘颗粒并制造噪音的弊端,电动汽车因其非常安静、不排放粉尘颗粒、且温室气体排放为零、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等众多优点逐渐备受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作为无污染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安全。动力电池是由许多单体电池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不断的放电给汽车提供动力。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的单体结构,要求具有体积小、重量大等特点。当电池的体积减小时,电池内正、负极之间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为了防止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短路,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池正、负极之间加一层被称作隔离膜的聚烯烃绝缘层,因此隔离膜的正离子通透率影响着电池的充电效率。而这种传统的聚烯烃绝缘层在离子通透率、热稳定性、及放电性能等众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电动汽车中对动力电池的各方面性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能电池结构,其通过设置超能隔离膜,可极大地提高电池内正离子的通透率,进而提高对电池充电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能电池的制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制作的超能电池,其具有较高的正离子通透率,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电池充电的效率。
为实现在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能电池结构,其包括:一正电极、负电极、及设于该正、负电极之间的超能隔离膜,该超能隔离膜为纸状隔离膜。
所述隔离膜分别采用磷、锂、铁、碳、钌、钴、铑、铱、镍、钯、及铂元素的溶液经多次浸泡制作而成。
所述隔离膜采用高、低温交替处理工艺制作。
所述纸状隔离膜采用耐酸及耐碱交替处理工艺制作。
所述隔离膜采用空间定向、及喷射处理工艺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能电池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提供隔膜材料;
步骤2、将隔膜材料分别放入不同溶液中经多次浸泡处理;
步骤3、对经多次浸泡后的隔膜材料采用高、低温交替处理,及耐酸、耐碱性交替处理;
步骤4、对上述处理后的隔膜材料进行空间定向、及喷射处理制得超能隔离膜;
步骤5、将上述超能隔离膜设于正、负电极之间,制得超能电池。
所述隔膜材料为纸状隔离膜材料。
所述步骤2中,将隔膜材料分别放入磷、锂、铁、碳、钌、钴、铑、铱、镍、钯、及铂元素的溶液经多次浸泡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超能电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采用纸状隔离膜材料经多种工艺处理制得超能隔离膜,其具有较高的正离子通透率,明显优于传统的聚烯烃隔离膜,一般聚烯烃隔离膜的正离子通透率在30%左右,而采用上述工艺处理的超能隔离膜的正离子通透率一般在大于50%左右,最大可达到97%;而从用该超能隔离膜制作的超能电池,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电池充电的效率,在充电电流2C情况下,充电30分钟电池即可达到容量的96%。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超能电池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超能电池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装饰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源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鸿源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9164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