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9164011.2 | 申请日: | 201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鲁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铨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1811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模具 工件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一般包括构成模具型腔的前模座和后模座,注塑时两模座合拢,原料通过入料孔进入模具型腔内,然后两模座分开,将成型后的产品由型腔内取出。通常在安装模具之前,需对安装在顶针板上的工件等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后模座,其中,101为复位杆,102为预压缩的弹簧,103为需检测的工件,104为动模芯,105为动模板,104动模芯与105动模板通过螺丝109固定在一起。在需检测103的工件时,通过旋转固定板106上的内六角螺钉107,把从而带动顶针板108把需检测的工件103提上来以进行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旋转内六角螺钉107,需找特殊的工具如内六角板手等来转动,如果现场没有这样的工具时,非常麻烦,这样容易耽误检测时间,影响检测效率,且其零件分散,使用不方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其不需另外的板手等工具,用手就直接可以将所需检测的工件提高出来以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其中,包括其上带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螺杆,与所述螺杆第一螺纹部螺纹配合联接的套管,以及与所述套管转动连接的转动套;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套管及转动套,并通过第二螺纹部可与模具复位杆的螺孔相啮合;转动所述套管,可连动所述螺杆调节所述复位杆的升降;且所述转动套内设置有一内凹环,所述内凹环的内径大小足以容纳所述复位杆的升降调节。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螺杆包括头部,杆部,靠近所述头部设置的倒凸环,以及设置在所述杆部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转动套上端的凸环上,并在所述凸环上设置有一定位凹环。
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套管上,与所述定位凹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至少一定位螺孔,通过定位螺栓穿过所述定位螺孔可与所述转动套上的定位凹环定位连接。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动套上端套接所述套管的凸环上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滚珠的圆环形凹槽,所述套管通过所述滚珠和圆环形凹槽的适配与所述转动套转动连接。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与所述螺杆的倒凸环滑动适配的第一凹环,与所述转动套凸环转动适配的第二倒凹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环和第二第二倒凹环之间的螺纹圈。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螺纹圈内臂与所述第一螺纹部的外臂相啮合,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圈可与所述螺杆的第一螺纹部螺纹配合联接。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螺纹部的直径。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螺杆的头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滚花。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套管外表面设置有滚花。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螺纹部的直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由于采用了包括其上带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螺杆,与所述螺杆第一螺纹部螺纹配合联接的套管,以及与所述套管转动连接的转动套;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套管及转动套,并通过第二螺纹部可与模具复位杆的螺孔相啮合;转动所述套管,可连动所述螺杆调节所述复位杆的升降,其不需另外的板手等工具,用手就直接可以将所需检测的工件提高出来,能高效快速地对模具进行检查,提高了检测效率,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为现有技术中对模具的工件进行检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爆炸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模具工件的辅助装置对模具的工件进行检测连接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铨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铨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9164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