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9026109.1 | 申请日: | 2010-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姜岷;吴昊;郭亭;任晓乾;陈啸鹏;孙佰军;蔡恒;欧阳平凯;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7/16 | 分类号: | C12P7/16;C12P7/28;C12P7/10;C12R1/1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质 纤维素 生物 原料 发酵 制备 丁醇 方法 | ||
1.一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稀酸水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多组分糖液;
(2)通过膜分离和吸附分离方法对多组分糖液进行脱毒处理;
(3)通过膜分离方法对多组分糖液进行灭菌处理,再通过高温蒸汽对不包含碳源的 发酵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将灭菌后的多组分糖液和不包含碳源的发酵培养基组合 配制成发酵培养基;
(4)将丁醇生产菌接种至步骤(3)得到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制备生物丁醇;
(5)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处理,液体经蒸馏得到丁醇、丙酮和乙 醇;
步骤(2)中,所述的膜分离方法所采用的膜为陶瓷超滤膜或有机超滤膜,超滤膜 截留分子量为1500~5000道尔顿;膜分离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力0.2~0.5Mpa,pH4.0~6.0, 操作温度15~35℃;对膜分离后的糖液继续采用吸附分离的方法脱毒,吸附脱毒结束后, 需过滤去除吸附剂,吸附剂经再生重复使用;所采用的吸附剂为树脂或活性炭,其中树 脂吸附的操作条件为:pH4.0~6.0,温度15~35℃,采用固定床吸附,处理的糖液体积为 树脂床层体积的10~30倍;活性炭吸附操作条件为:pH4.0~6.0,温度30~50℃,活性炭 用量0.5~3.0%(w/v),搅拌吸附15~40min,活性炭吸附结束后需经过滤处理得到脱毒后 的多组分糖液;
步骤(3)中,所述的膜分离方法所采用的膜为微滤膜或超滤膜,材质为有机膜或 无机膜,其中,微滤膜孔径为0.1~0.2um,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00~10000道尔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玉米秸秆、玉米芯、玉米皮、稻草、麦草、甘 蔗渣和锯木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稀酸水解采用的稀酸为1~3%(v/v)的硫酸溶液或盐酸溶 液,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与稀酸的料液比为10~20%(w/v),水解温度为110~130℃,水 解时间为30~180min,水解完成后经离心或过滤,清液加碱中和,再经浓缩即得多组分 糖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pH5.5~7.0的含有碳源、氮源及无机盐 的液体培养基,并添加维生素;其中碳源为多组分糖液,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 40~70g/L;氮源为有机或无机含氮化合物,其中无机含氮化合物为乙酸铵和硫酸铵中的 任意一种或几种,有机含氮化合物为蛋白胨、酵母膏、酵母粉、玉米浆和尿素中的任意 一种或几种;无机盐为钠盐、钾盐、镁盐、钙盐、磷酸盐、锰盐和铁盐中的任意一种或 几种;维生素为生物素、硫胺素和对氨苯甲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丁醇生产菌为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发酵条件为:厌氧,发酵温度30~40℃,发酵时间48~8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固液分离处理为板框压滤、离心过滤和真空过滤中的 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90261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