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销无效
申请号: | 201019026072.2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鲁川 |
主分类号: | F16B19/02 | 分类号: | F16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靠流体的压力提供动力而工作的连接销。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连接两个彼此可分离的部件,经常采用连接销。通常,连接销采用圆柱销,两个被连接的部件上设置与之匹配的销孔,连接销被设置在其中的一个部件上,需要使两个部件联动时,使连接销插入另一部件的销孔中,这两个部件即结合成一体,成为连接状态;需要解除连接时,使连接销从插入的销孔中退出,连接销即与另一部件分离,连接被解除,各部件可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发明内容
在这样的连接销中,有一种是利用流体压力提供的动力而工作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两个被连接部件的销孔的对心(对中)度不是很好,则有可能导致连接销不能顺畅地移动以实施连接或者解除连接,影响其连接和解除连接性能,甚至发生连接销完全卡死,不能实现其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可分离地连接两个部件的连接销,该连接销具有圆锥台形的头部。
由于连接销具有圆锥台形的头部,当使该圆锥台形的头部插入被连接部件之一而将两被连接部件连接时,即使两被连接部件的对心(对中)精度不是很高,也可以确保连接销切实地插入销孔中实现连接,而不会发生因对心(对中)精度不高而不能使连接销插入销孔中的问题。反之,当使插入在两被连接部件之一中的该圆锥台形的头部拔出时,即使两被连接部件的对心(对中)精度不是很高,也可以确保连接销切实脱离销孔解除连接,而不会发生因对心(对中)精度不高而使连接销卡死在销孔中的问题。因此,采用本发明的连接销进行连接时,连接销的头部可以吸收装配误差,这样,装配工作变得容易实施,降低了装配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提高了连接性能和连接解除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连接销还具有与头部相连并同轴且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一台阶部和与该第一台阶部相连并同轴的圆柱形或者圆筒形的第一主体部。
此外,本发明的连接销的第一台阶部具有垂直于连接销的轴线的台阶面,或者具有呈回转曲面的台阶面,例如圆锥台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形圆弧面或者环形抛物面等。
由于连接销设有第一台阶部,因此,即使连接销的设计空间受到限制,也可以通过设计流体回路,利用台阶部来增大连接销的整体受力面积,无需增大系统压强,既可避免成本的升高,又可提高连接销的连接性能和连接解除性能。
此外,台阶面采用圆锥台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形圆弧面或者抛物面等旋转曲面等形状,可以缓解头部与台阶部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状况,避免在此处发生断裂。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连接销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沟槽。
由于连接销的外表面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沟槽,因此,连接销与被连接部件相对滑动而产生的废屑可以临时储存在沟槽中,进而随着连接销的移动而被带入流体系统中并最终被清理出系统,避免对两滑动部件的表面造成损伤。沟槽中还可存储一定的流体,作为两滑动部件之间的流体介质,有利于两部件的顺畅滑动。这样可以使滑动表面保持清洁,不仅能大幅度降低磨损,而且还能保证连接销能够顺畅地工作,提高其工作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连接销还包括:设置在头部和台阶部之间,并且直径较之头部的与之相连的外径尺寸而言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一颈部;与第一主体部相连并同轴且直径较之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尺寸而言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二颈部、与该第二颈部相连并同轴且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二台阶部、与该第二台阶部相连并同轴的圆柱形或者圆筒形的第二主体部。
本发明的连接销的颈部可以发挥与上述沟槽大致相同的作用,因此,颈部可以看作一个沟槽。此外,设置第二颈部、第二台阶部和第二主体部可以进一步改善连接销的受力状况和滑动部件的磨损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它表示连接销插入在两个被连接部件中将它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它表示连接销脱离了一个被连接部件而使两被连接部件彼此分离开来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鲁川,未经杨鲁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9026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