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鉴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4103.7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宁;徐江伟;白旭;罗志强;秦芳;冀利;温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7/12 | 分类号: | G07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民币鉴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鉴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市面上存在大量的高仿真假币,此类假币跟真币相比相似度很高,采用一般的鉴伪方法很难将它们鉴别出来。此外还存在大量的变造币,就是在真币的基础上进行涂改、拼凑、挖补和剥离接页,使真币变相升值。这类假币采用现有的鉴伪方法也不能精确鉴别。这些假币在市面上大量流通,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精确鉴别人民币、高仿真假币以及变造币的真伪。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鉴伪装置,包括:
发光模块,包括固定在上托板上的发光板,所述发光板上设置有位置透射管,红外透射管,激光透射管以及可见光透射管;
收光模块,包括固定在下托板上的收光板,所述收光板上设置有位置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激光接收管和可见光接收管,所述位置接收管与位置透射管的位置相对应且数目相同,所述红外接收管与红外透射管的位置相对应且数目相同,所述激光接收管与激光透射管的位置相对应且数目相同,所述可见光接收管与可见光透射管的位置相对应且数目相同;所述收光板和发光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走钞通道;
码盘模块,包括码盘板,与所述码盘板连接的码盘齿轮,与所述码盘齿轮连接的传动轴;
传动模块,与所述码盘模块连接,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入钞电机,与所述入钞电机连接的传动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走钞通道下方的、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的橡胶轮;
主控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收光模块、码盘模块以及传动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发光板上靠近走钞通道的入钞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位置透射管,所述位置透射管的后方设置有并排的至少两个红外透射管,所述红外透射管的后方设置有并排的可见光透射管和激光透射管,所述可见光透射管和激光透射管的后方设置有第二位置透射管。
所述可见透射管为一个,所述激光透射管至少为两个,所述可见光透射管设置于激光透射管之间。
各个透射管和接收管都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还包括:外支架,所述发光模块、收光模块、码盘模块、传动模块以及主控模块都设置在所述外支架上。
所述收光板上的位置接收管与转换整形电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与第一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管与放大整形电路连接,所述可见光接收管与第二放大电路连接。
所述激光接收管和可见光接收管上还设置有滤光片。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红外透射鉴伪、可见光透射鉴伪、激光透射鉴伪以及长度鉴伪,能够对人民币、变造币以及高仿真假币进行高精度的鉴伪,同时也能对票据类进行鉴伪识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收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码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a)(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红外发光管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位置发光管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激光发光管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可见光发光管的电路图;
图8(a)(b)(c)(d)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红外接收管的电路图;
图9(a)(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位置接收管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比较电压的电路图;
图11(a)(b)(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激光接收管的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可见光接收管的电路图;
图13(a)(b)(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主控模块的接口的电路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鉴伪装置的码盘板的电路图。
其中,1:橡胶轮;2:位置接收管;3:红外接收管;4:可见光接收管;5:激光接收管;7:位置接收管;8:下托板;9:传动齿轮;10:入钞电机;11:传动轴;12:码盘齿轮;13:光断续器;14:码盘板;15:位置透射管;16:红外透射管;17:激光透射管;18:可见光透射管;19:上托板;20:位置透射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网络教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4~20mA两线制光电物位变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