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翼板的金属轴套式陶瓷叶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23563.8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海虹氮化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汇友专利事务所 11136 | 代理人: | 高云瑞;杨宗润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翼板 金属 轴套 陶瓷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叶轮制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翼板的金属轴套式陶瓷叶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陶瓷泵中的陶瓷叶轮的圆柱体型金属内螺纹轴套直埋在陶瓷叶轮主体的陶瓷材料中,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易制作,也能够满足正常运转时的要求,其不足之处在于,圆柱体型金属内螺纹轴套以直理在陶瓷材料中的结构与陶瓷叶轮主体连接在一起,其外表面与陶瓷材料的接触面较小,结合强度有限,尤其是直埋在金属内螺纹轴套外凸于陶瓷叶轮主体平面之外的所谓金属内螺纹轴套头上的陶瓷材料的厚度很有限,并因此其与陶瓷叶轮主体平面的周向连接部位即轴座处是耐扭力矩的薄弱处,当安装或拆卸陶瓷叶轮时,由于操作空间的限制,只有通过直接强力扭动陶瓷叶轮主体才能实现,在强力扭力矩的作用下时常发生在上述所述的扭力矩的薄弱处——“轴座处”裂损,从而导致陶瓷叶轮整体报废,即不经济,有时还会影响连续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带翼板的金属轴套式陶瓷叶轮,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带翼板的金属内螺纹轴套,并以非直埋在陶瓷材料中的结构与陶瓷叶轮主体连接在一起,能极大的提高陶瓷叶轮轴座处耐扭力矩的强度,能确保安装或拆卸陶瓷叶轮时,其不会因轴座处裂损而报废。
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翼板的金属轴套式陶瓷叶轮,包括带内叶片的陶瓷叶轮主体、金属内螺纹轴套,其特征在于:金属内螺纹轴套的一端上具有与其整体加工而成的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金属内螺纹轴套通过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以非直理在陶瓷材料中的结构与陶瓷叶轮主体牢固可靠的配套式连接在一起,并且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上具有与其整体加工而成并与陶瓷叶轮主体平面上的背叶片配套对应的辅助叶片。
有益效果:
由于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与金属内螺纹轴套整体加工而成,并通过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以非直埋在陶瓷材料中的结构与陶瓷叶轮主体牢固可靠的配套式连接在一起,能使安装或拆卸陶瓷叶轮时产生的扭力矩经过金属内螺纹轴套传递到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上,从而能极大的提高轴座处的耐扭力矩的强度,无论拆卸或安装陶瓷叶轮都不会因轴座处裂损而报废。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组装立体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2、连接结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详加说明;
如图1所示,金属内螺纹轴套1的一端上具有与其整体加工而成的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金属内螺纹轴套1通过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以非直埋在陶瓷材料中的结构与陶瓷叶轮主体3牢固可靠的配套式连接在一起,并且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上具有与其整体加工而成并与陶瓷叶轮主体3表面上的背叶片4配套对应的辅助叶片7。
如图1、2所示,金属内螺纹轴套1通过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与陶瓷叶轮主体3牢固可靠的配套式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为,在陶瓷叶轮主体3具有背叶片4的表面5上具有与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配套对应的凹槽6,凹槽6的深度与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的厚度适匹,必须保证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能装入凹槽6中并与陶瓷叶轮主体3牢固可靠的配套式连接在一起后,表面5与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的外表面平齐、金属翼板2外表面上的辅助叶片7与表面5上的背叶片4相互配套对应;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与陶瓷叶轮主体3牢固可靠的配套式连接在一起,是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以粘接结构卧装入凹槽6中,即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的内表面及周边与凹槽6的底面及周边之间具有粘接层8,同时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与陶瓷叶轮主体3之间还具有轴向机械锁紧机构,具体结构为,在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上具有规则分布的连接孔9,在陶瓷叶轮主体3上具有与连接孔9配套对应的轴向通体透孔10,金属锁紧件11穿过配套对应的连接孔9和通体透孔10后锁紧;金属锁紧件11通过螺接、铆接或焊接,或任意二种方法结合进行锁紧。
如图1所示,所述正多边形的金属翼板2为正五边形。
粘接层8选用粘附力强、耐候性、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如,丙烯酸酯树脂类KH-501型;有机硅树脂胶类JG-1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胶类199#、191-6#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海虹氮化硅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海虹氮化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3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