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LED节能灯模框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3181.5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文;夏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朝阳铁路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02 | 分类号: | F21V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511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led 节能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LED节能灯模框,是大功率LED节能灯的配套部件,用来安装散热器、线路板和LED灯等,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铁路部门的火车编组场以及一些相关的作业场所,在夜间作业时需要大量的照明灯具照明,满足夜间作业的需要,现在一般使用含卤灯或高压钠灯,这类灯具的最大缺陷是高能耗、使用寿命短,在当前不仅不符合低碳的要求,同时也给使用单位增大了成本。在LED灯出现后,由于其节能的优势,因而在很多领域很快得到了推广运用。目前这些大功率LED节能灯一般为四方形平面结构,若干LED灯配套透镜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在实际使用中,要么满足了一般距离光照的要求,但是无法满足近距离光照的要求,反之,要么满足了近距离光照的要求,但是无法满足远距离光照的要求,而且还存在眩光,刺眼,散光角度不足,光区有“斑马线”等问题,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目前还无法在火车编组场等场所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LED节能灯模框,解决现有四方形平面结构的LED节能灯因结构因素存在的上述不足,使本发明在装配了散热器、线路板和LED灯等相关部件后,实现远近距离光照度均匀,消除现有LED灯存在的眩光,刺眼,散光角度不足,光区有“斑马线”和远距离照射效果差等问题,从而满足火车编组场等相关场所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功率LED节能灯模框,其特征是,所述模框的主视面呈长方形结构,其侧视为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连成一体的曲面,模框的一端有连接成一体的固定耳。
所述模框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不少于7段,各段平面上设置散热器固定孔。
所述模框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由长度最长200-230cm依次递减至最短90-125cm。
所述模框不同倾斜角度由一端最长平面与垂线的夹角不大于8°依次递增至另一端最短平面与垂线的夹角不大于80°。
本发明为完全改变现有大功率LED节能灯平面结构创造了条件,一是采用长方形框体结构,二是长方形框体又是由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连成一体,这样的框体结构在装配了散热器、线路板和配有不同角度透镜的LED灯等相关部件后,可以照射出一束矩形光,实现了远近距离光照度均匀,消除了现有LED灯存在的眩光,刺眼,散光角度不足,光区有“斑马线”和远距离照射效果差等问题,从而满足了火车编组场等相关场所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左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为内圆弧模框1,采用扁铁经焊接构成模框1,模框1的主视面呈长方形结构,其侧视为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连成一体的曲面,模框1的一端有连接成一体的固定耳4。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不少于7段,各平面上设置散热器固定孔5。不同倾斜角度的最长平面2的长度为200-210cm,然后依次递减至最短平面3,最短平面3的长度为120-125cm。在最长平面2与最短平面3之间的平面依次为170cm、140cm、110cm、110cm、110cm。不同倾斜角度由一端最长平面2与垂线的夹角为8°依次递增至另一端最短平面3与垂线的夹角为80°。与垂线的夹角8°-80°间的其它不同倾斜角度依次为10.5°、15.5°、23°、34°、58°。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发明为外圆弧模框1,本发明采用扁铁经焊接构成模框1,模框1的主视面呈长方形结构,其侧视为不同倾斜角度的平面连成一体的曲面,模框1的一端有连接成一体的固定耳4。不同倾斜角度的 最长平面2的长度为210-220cm,然后依次递减至最短平面3,最短平面3的长度为90-95cm。在最长平面2与最短平面3之间的平面依次为170cm、140cm、110cm、95cm、95cm。不同倾斜角度由一端最长平面2与垂线的夹角为8°依次递增至另一端最短平面3与垂线的夹角为80°。与垂线的夹角8°-80°间的其它不同倾斜角度依次为10.5°、15.5°、23°、34°、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朝阳铁路信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朝阳铁路信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3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