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吸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22965.6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小立彻;恩田雅一;吉川达夫;黑木义贵;伊藤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7L7/04 | 分类号: | A47L7/04;A47L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用于产生带电微粒水的静电雾化单元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使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时,会因吸尘器的排气而导致地面的尘埃、吸尘器主体的排气中所含有的微尘飞扬到空气中并再次落下堆积于地面,因此鼓励进行室内的换气。在此,提出了例如日本特开2008-212389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电动吸尘器。
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结构是:从吸尘器主体放出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离子,并使空气中的微尘带电。并且,通过吸入该带电的微尘而使尘埃袋带电,使尘埃附着于尘埃袋来进行集尘。
以下,具体说明以往的专利文献1的电动吸尘器。
图4是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以往的离子放出单元的结构图。
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1、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排气风3、排气口4、尘埃袋5a、离子放出单元40和放电电极42。并且,当使电动送风机2运转时,在放电电极42之间产生的负离子与电动送风机2的排气风3一同被从离子排出口43向斜上方放出。此时,用纺织布覆盖排气口4的整个面,从而来抑制排气风3的风速。因此,使排气风3容易流向离子排出口43,来提高离子排出口43的风速。由此,能够将负离子放出到更广的范围。
并且,从离子排出口43放出的负离子使空气中浮游的微细尘埃带负电。带负电的尘埃被电动吸尘器吸引而被捕集到容易带负电的集尘袋5a中。结果,集尘袋5a的负电侧的电位上升而容易附着尘埃。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利用捕集尘埃来得到空气的清净效果,但是不能充分捕集空气中浮游的病毒、杂菌霉菌等。因此,根据使用环境的条件,有时病毒、杂菌、霉菌等繁殖,由于这些细菌导致食品腐坏、对健康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和静电雾化单元,该吸尘器主体具有用于生成负压的吸引用电动送风机和用于放出来自吸引用电动送风机的排气的排气口,该静电雾化单元设于吸尘器主体内。静电雾化单元用于生成包括自由基成分的带电微粒水,具有珀尔帖(Peltier)元件、安装于珀尔帖元件的一端的散热片、安装于珀尔帖元件的另一端的放电电极。并且,散热片被由吸引用电动送风机吸引的外部空气冷却。
由此,能够使空气中浮游的病毒、杂菌、霉菌失活,使室内更清净且清洁,而且用较少的电力就能高效率地提高珀尔帖元件的冷却效率、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于放电电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搭载于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上的静电雾化单元的概要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以往的离子放出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图中左侧(例如吸引用电动送风机侧)表述为前表面侧、前部、前方或上游侧,将图中右侧(例如排气口侧)表述为后表面侧、后部、后方或下游侧,将图中上侧表述为上表面侧、上部、上方或最下游侧。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1所示,吸尘器主体1主要由设于吸尘器主体1前表面侧的内置有用于捕集尘埃的集尘袋5a等的集尘室5、和设于集尘室5的后表面侧的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构成。虽然未图示,但在该吸尘器主体1的吸气口1a依次连接有软管、延长管、吸入喷嘴,通过使吸入喷嘴在作为被清扫面的地面上行进,利用在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的驱动下产生的负压吸入地面上的尘埃,集尘于集尘室5。
设于吸尘器主体1后部的排气口4用于将由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生成的排气风3b向吸尘器主体1的外部放出。
设于吸尘器主体1上部的盖30由防静电材料形成,由该盖30和吸尘器主体1形成供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的排气风3b的一部分自一端流入的排出路径29。另外,位于吸尘器主体1上部附近的排出路径29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32,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的排气风3b的一部分排气风3c自开口部32向外部放出。而且,在排出路径29内设有控制部28和后述的静电雾化单元21。
并且,控制部28和盖30在接地部31接地。另外,在控制部28的表面安装有成为室温检测部33的热敏电阻,控制部28配置在静电雾化单元21与吸引用电动送风机2之间的排出路径29内。
接着,使用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单元21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液
- 下一篇: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