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豆蔻油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22748.7 申请日: 2010-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2058815A 公开(公告)日: 2011-05-18
发明(设计)人: 彭成;代敏;万峰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9062 分类号: A61K36/9062;A61P31/04;C11B1/04;C11B1/16;A61K13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1137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草豆蔻 制备 治疗 细菌 感染 性疾病 药物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具体地,是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性疾病为目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它是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例如因侵入部位不同,会发生各类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阑尾炎、肺炎、新生儿脑膜炎等;还可侵入血液,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宿主发热、毒血症、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甚至会引起休克死亡。

目前,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发展和运用曾使细菌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之而来的细菌耐药性等难题给广大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积极开发新的抗菌药及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生素替代品”等研究成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中药作为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且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抗生素替代品显得尤为必要。

草豆蔻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归脾、胃经,有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等功效,用于寒湿阻中证和中寒吐泄证,适用于胸腹满闷,不思饮食,或胸闷脘痛,气逆作呕,噎膈反胃及痰饮积聚等。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其挥发油为黄色油状透明物质,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研究表明,草豆蔻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双苯庚酮类等化合物。对草豆蔻提取物的药效作用也有报道,如专利申请号:200510075386.3,发明名称:草豆蔻提取物及其制备,该发明涉及一种草豆蔻提取物及其制备,本发明的草豆蔻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中包括草豆蔻乙醇提取物0.01~10份,草豆蔻挥发油0.01~4份,还可含有草豆蔻水溶性提取物0.01~15份。其中草豆蔻提取物用于治疗胃排空延缓、肠道运动延缓引起的消化不良症,或称为胃肠道运动障碍以及抗炎镇痛的作用。

目前还未见将草豆蔻油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草豆蔻油的新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草豆蔻油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指由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指由临床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其中,所述的草豆蔻油来源于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提取的挥发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草豆蔻油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草豆蔻油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草豆蔻,粉碎成粗粉,加入10-14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5小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6小时,即得本发明草豆蔻油。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注射制剂、乳池灌注制剂或外用制剂,其中,乳池灌注制剂指适用于乳池灌注的各类制剂。

其中,所述的制剂中含有草豆蔻油的含量为0.1%~100%w/w。

本发明所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巨型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吉氏库特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阴沟肠杆菌、鲁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豚鼠气单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弗氏志贺氏菌、普通变形菌等)和芽孢杆菌(弯曲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矮小芽孢杆菌等)所引起的的人和动物(马、牛、羊、猪、鸡、鸭、鹅、鱼等)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或病毒病引发的细菌性并发感染等各类疾病,具体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耶尔辛氏菌病、弯曲菌病、布鲁氏菌病、鼻疽、类鼻疽、绿脓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棒状杆菌病、丹毒、破伤风等各类人兽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疾病。

本发明所指的临床耐药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吉氏库特氏菌、巨型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粪肠球菌、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弗氏志贺氏菌或普通变形菌等细菌中,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5类抗生素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的耐药菌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