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齿条机构及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2653.5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5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孝宽;广濑雅彦;泉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F16H19/04 | 分类号: | F16H19/04;B62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齿条 机构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于2010年1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011070所公开的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都通过援引而包含于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齿轮齿条机构及具备该齿轮齿条结构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通过使小齿轮轴和齿条轴的啮合来将小齿轮轴的旋转转换成齿条轴的往复运动的齿轮齿条机构。齿轮齿条结构例如用于车辆用的转向装置,通过转向操作将小齿轮轴的旋转变换成齿条轴的往复运动,从而改变转向轮的转向角。
在这种齿轮齿条机构中,齿条轴在被齿条引导件向小齿轮轴按压的状态下,被支承为能够沿该齿条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齿条引导件以能够沿着相对于齿条轴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形成于外壳的收纳部内,并且通过夹装于该齿条引导件与固定在收纳部的外部开口端的盖部件之间的施力部件而将齿条轴向小齿轮轴按压。
然而,为了将齿条引导件能移动地收纳于收纳部内,在齿条引导件和收纳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由于伴随着转向操作的齿条轴的移动、伴随着车辆行驶的振动等而使该齿条引导件与收纳部冲撞,有可能产生异常噪声。为此,在齿条引导件的外周面形成沿其周方向延伸的环状装配槽,并在该装配槽装配O形环等弹性部件,由此减少了齿条引导件与收纳部冲撞时的冲击力,并抑制了异常噪声的产生。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41251号公报。如上所述的O形环,其轴线方向两侧端面与装配槽的侧面抵接,从而以向O形环轴线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装配于该装配槽,在齿条引导件与收纳部冲突时,防止该O形环偏移、脱离,可靠地减少上述冲击力。
为了有效地吸收齿条引导件冲撞时的冲击力,优选提高弹性部件的截面积S2相对于装配槽截面积S1的比例亦即容积率α(=S2/S1)。但是,如图6所示,由于O形环81的轴线方向两侧端面分别与装配槽82的各侧面83a、83b抵接,所以若提高容积率α,则在装配O形环81时,由该O形环81和装配槽82划分出的内部空间84内容易滞留空气,存在该内部空间84内的压力变高的可能性。而且,由于这种空气压力而不能使O形环81在接触装配槽82的底面85的状态下进行装配,存在成为O形环81的一部分被挤出到齿条引导件86外侧的状态的情况。
另一方面,为了使O形环的外周面与收纳部的内表面密合,在该O形环上设定规定的过盈量,O形环原本是以其外周部分从插入槽露出的状态进行装配的。因此,如上所述,如果由于空气压力而使O形环的一部分成为被挤出到齿条引导件外侧的状态,则在将齿条引导件收纳于收纳部内时容易产生O形环的咬入,存在其组装性下降的情况,这点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齿轮齿条机构及转向装置,能够吸收齿条引导件与收纳部冲撞时的冲击力,并且能够防止其组装性的下降。
本发明一方式的齿轮齿条机构具有:小齿轮轴,其具有小齿轮齿;齿条轴,其具有与上述小齿轮齿啮合的齿条齿;以及筒状的齿条引导件,其在将上述齿条轴按压到上述小齿轮轴的状态下,以该齿条轴能够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对该齿条轴进行支承,以使上述齿条齿与上述小齿轮齿啮合。上述齿条引导件以能够沿着相对于上述齿条轴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形成于外壳的收纳部的内部,上述齿条轴通过由设置于上述收纳部内部的施力部件按压而被按压于上述小齿轮轴。在上述齿条引导件的外周面形成有装配槽,该装配槽形成为沿着上述齿条引导件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在上述装配槽装配有环状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以相对于上述装配槽而沿其轴线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装配。在上述齿条引导件形成有连通部,该连通部将由上述装配槽和上述弹性部件划分出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进行连通。
按照上述结构,由装配槽和弹性部件划分出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连通部排出到外部,所以即使提高弹性部件相对于装配槽的容积率,也能抑制由于在该内部空间内滞留空气而导致压力变高。由此,通过提高容积率且利用弹性部件能够有效地吸收齿条引导件冲撞时的冲击力,且能够防止弹性部件的一部分由于空气压力而成为被挤出到齿条引导件外侧的状态,防止其组装性的下降。
在上述方式的齿轮齿条机构中,上述连通部是形成在上述装配槽的侧面的连通槽,其中,上述装配槽的侧面设置于上述装配槽中的上述弹性部件的轴线方向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在装配槽侧面的连通槽来连通内部空间和外部,所以例如与通过相对于齿条引导件形成在其外周面及装配槽的侧面开口的贯通孔来连通内部空间和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形成连通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称翼型扇风力机及其磁浮磁动发电装置
- 下一篇:风力驱动装置及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