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液质联用仪检测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21708.0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2175788A 公开(公告)日: 2011-09-07
发明(设计)人: 卢庆国;王轩;王磊;刘东明;唐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06 分类号: G01N30/06;G01N30/72;G01N30/34
代理公司: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代理人: 韩登营;张焕亮
地址: 057250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联用 检测 红曲 霉素 含量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桔霉素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利用液质联用仪检测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利用红曲霉发酵生产食品和药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传统食品如:红曲米、红曲酒和腐乳等深受人们的喜爱。红曲霉的代谢产物中有许多在食品、医药和化工中很有价值的发酵产物。如品质优异、着色性好、色调丰富的天然红曲色素;能显著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脂含量的莫那可林(Monacolin K);还有含量非常丰富的麦角固醇、长链脂肪酸及多种抗菌活物质。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日本等国对我国的食用红曲、药用红曲及其相关产品需求猛增,给我国的红曲生产厂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桔霉素是青霉属和曲霉属的某些菌株产生的真菌毒素,于1931年首次被分离纯化。1979年Carlton将其作为抗菌素进行检测时,发现它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肾脏毒性。后来,又发现它能引起许多动物的肾脏毒害,并有致癌性。

桔霉素的存在使我国的红曲产品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日本厚生省在1999年版“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规定红曲色素中的桔霉素的含量须低于0.2μg/g,德国等西方国家也都制定了针对我国出口的红曲相关产品的新标准,规定桔霉素的含量必须低于规定值,否则严禁进口销售。而我国的红曲产品大多达不到这些标准。现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筛选低产或不产桔霉素的生产菌株及生产工艺,和建立桔霉素快速检测的方法。

目前,桔霉素的危害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我国是红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应尽快制定检测桔霉素含量的国家标准,建立桔霉素快速检测的方法,努力筛选低产或不产桔霉素的生产菌株及生产工艺,才能保障人民健康,并使我国的红曲生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桔霉素的检测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以及酶联免疫法等。薄层层析法由于低灵敏度、低回收率、特异性差,一般只能用来定性分析。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都有各自优点,前者分离定量能力强,后者定性鉴定能力强。酶联免疫法检测是目前较为灵敏的方法,但此法需要专用的抗体,国内没有生产,且测试费用昂贵、周期长。

液质联用检测与以上方法相比有分离能力强、定性分析结果可靠、检测限低、分析时间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本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检测限低,可达到0.001μg/L。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液质联用仪检测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方法,它分离能力强,定性分析结果可靠,检测限低,分析时间快,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样品处理过程:

(1)、样品中桔霉素的提取:将试样充分混匀,称取0.2~1.0g,放于50mL离心管中;按照1∶10的体积比加入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2)、将第(1)步的沉淀物按照1∶10的体积比加入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3)、将将第(2)步的沉淀物按照1∶10的体积比加入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4)将第(1)、(2)和(3)步的上清液合并,常温减压浓缩至5mL;(5)、浓缩液离心后转移至刻度试管,读取体积备用;(6)、脱色素处理:将大孔树脂装入1.6×30cm层析柱,柱床15-20cm,用约2倍体积的70%甲醇水溶液流过填充好的层析柱,使甲醇水溶液浸过层析柱中的大孔树脂的顶部;取1mL第(5)步的浓缩液,上柱,置于树脂柱顶部,用70%甲醇水溶液以自上而下通过树脂柱,当红色色素到达层析柱的末端时开始准确收集30mL洗脱液,洗脱液用孔径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所得过滤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二)、色谱与质谱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