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21609.2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1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赵焕臣;李广军;谢松才;王长青;李宗林;张秀强;杨延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5/36 | 分类号: | D01H5/36;D02G3/22;D02G1/02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陈冰 |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竹节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竹节纱由于颜色单一,只有本白色竹节纱,限制了后道的面料及服装加工的范围,因此需要较丰富的外观色彩的彩色竹节纱,为后道的面料及服装加工搭建了一个宽广的舞台,为现代人的紧张生活抹上了一缕亮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生产方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本色纤维依次经散纤染色机染色,离心式脱水机脱水,散纤维烘干机烘干,最后用液压打包机成包;
(2)将成包的染色纤维由圆盘抓棉机抓取后,依次经混棉机混合均匀,六滚筒开棉机开松,豪猪式开棉机做进一步开松处理,成卷机将纤维生产成卷,成卷后的染色纤维由梳棉机梳理成生条,由并条机再进行生条的牵伸并合处理,最后由粗纱机生产出彩色粗纱;
(3)将本白纤维依次经六滚筒开棉机开松,豪猪式开棉机做进一步开松处理,成卷机将纤维生产成卷,成卷后的本白纤维由梳棉机梳理成生条,由并条机再进行生条的牵伸并合处理,最后由粗纱机生产出本白色粗纱;
(4)首先将生产出的彩色粗纱喂入细纱机上的牵伸机构中的后罗拉,后罗拉在竹节纱装置中的伺服电机的控制下间歇转动,使喂入的彩色粗纱经后罗拉牵伸后被间歇拉断,然后将生产出的本白色粗纱和被间歇拉断的彩色粗纱同时喂入中罗拉与前罗拉形成的牵伸区,经牵伸后形成的粗纱须条经前罗拉输出,最后在细纱机上的加捻机构的作用下相互捻合在一起,形成粗节部分为彩色、细节部分为本白的彩色竹节纱。
本发明通过对细纱喂入工艺和装置的改造,使原来由一根粗纱喂入牵伸改成由两根粗纱分别喂入中、后罗拉,另外由中罗拉喂入的粗纱其捻度适当偏小掌握,避免因单区牵伸产生牵不开的现象,可使牵伸力与握持力匹配良好,成纱不会出现类似棉结的疵点,具有色彩丰富,形态变化多样,用户选择范围大、抗皱性能良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将本色纤维依次经散纤染色机染色,离心式脱水机脱水,散纤维烘干机烘干,最后用液压打包机成包;
(2)将成包的染色纤维由圆盘抓棉机抓取后,依次经混棉机混合均匀,六滚筒开棉机开松,豪猪式开棉机做进一步开松处理,成卷机将纤维生产成卷,成卷后的染色纤维由梳棉机梳理成生条,由并条机再进行生条的牵伸并合处理,最后由粗纱机生产出彩色粗纱;
(3)将本白纤维依次经六滚筒开棉机开松,豪猪式开棉机做进一步开松处理,成卷机将纤维生产成卷,成卷后的本白纤维由梳棉机梳理成生条,由并条机再进行生条的牵伸并合处理,最后由粗纱机生产出本白色粗纱;
(4)首先将生产出的彩色粗纱喂入细纱机上的牵伸机构中的后罗拉,后罗拉在竹节纱装置中的伺服电机的控制下间歇转动,使喂入的彩色粗纱经后罗拉牵伸后被间歇拉断,然后将生产出的本白色粗纱和被间歇拉断的彩色粗纱同时喂入中罗拉与前罗拉形成的牵伸区,经牵伸后形成的粗纱须条经前罗拉输出,最后在细纱机上的加捻机构的作用下相互捻合在一起,形成粗节部分为彩色、细节部分为本白的彩色竹节纱。
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包括竹节装置、细纱机牵伸机构和加捻机构。牵伸机构由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组成,后罗拉喇叭口安装于细纱机的后罗拉后方,中罗拉喇叭口安装于细纱机的中罗拉后方,确保彩色粗纱与本白粗纱同时喂入中罗拉与前罗拉组成的前牵伸区。竹节纱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电机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下,单独控制细纱机的后罗拉,实现后罗拉的间歇运动。加捻机构由导纱钩、钢领、钢丝圈、锭子、筒管等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